古典文学三百题怎么样 考古代文学史应该看那些参考书
考古代文学史应该看那些参考书,中国古代文学史,想知道天津师范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专业好不好,如果考研的话,应该看那些参考书呢?
本文导航
考古代文学史应该看那些参考书
北京大学中文系考研基本参考书目推荐
古代文学书目
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
褚斌杰等《中国文学史纲要》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
周先慎《中国文学十五讲》
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学三百题》
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北大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史三百题》
现当代文学书目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钟、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概观》
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民间文学书目
段宝林《民间文学教程》《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王娟《民俗学概论》
高校民间文学教材组《民间文学作品选》
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比较文学书目
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
董学文《文学原理》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董学文《西方文学理论史》
王岳川、胡经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张少康《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朱维之《外国文学史》
郁龙余、孟昭毅《东方文学史》
文艺学书目
董学文《文学原理》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
王岳川、胡经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文艺美学书目
胡经之《文艺美学》
王岳川、胡经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现代汉语书目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朱德熙《语法讲义》《语法答问》《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专题教程》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
李小凡、项梦冰《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
郭锡良《古代汉语》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古代汉语书目
郭锡良《古代汉语》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古代汉语知识教程》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古汉语词汇纲要》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王力《汉语史稿》《汉语音韵》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朱德熙《语法讲义》《语法答问》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古文字学书目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王宇信《甲骨文精粹释译》《甲骨文精粹选读》
郭锡良《古代汉语》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语言学书目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徐通锵《语言论》《历史语言学》《基础语言学教程》
郭锡良《古代汉语》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王力《汉语史稿》《汉语音韵》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朱德熙《语法讲义》《语法答问》《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
古典文献书目
董洪利《古典文献学基础》《古籍的阐释》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中国古文献学》
高路明《目录学与中国古代学术源流》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
陈垣《校勘学释例》
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
朱天俊、李国新《中文工具书教程》
郭锡良《古代汉语》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楚辞的流变及屈原在文学史的地位、影响。
一、宋玉等楚辞作家
1、屈原之外的楚辞作家
屈原之后,楚以辞赋名者有唐勒、景差、宋玉,而尤以宋玉为最名。唐、景之作大多失传,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唐勒简残。列于宋玉名下者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约十三作品。但这些作品存在着真伪问题。只有《九辩》一篇,学术界公认为宋玉之作。
2、《九辩》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屈原首先是作为一个爱国者爱国诗人为后世所敬仰。
三、楚辞艺术形式的影响:“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1、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中国诗歌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自屈原始。他的高贵的品格和光辉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2、在文学创作手法方面,屈原为我国文学开辟了与《诗经》所开创的现实主义并驾齐驱的积极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从而丰富了我国文学的艺术表现力。
3、打破了诗歌的四言格调,吸收民间形式,特别是楚国民歌形式,创造了新的诗体,即“楚辞体”或叫“骚体”,这是诗歌格调形式的第一次大解放。
4、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把《诗经》原来的比兴材料,诸如兰草、鱼虫、鸟兽和风云雷电都赋予了生命,用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谓“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影响极大。
屈原对后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上,一是文学创作上。
屈原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崇高地位,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数得着的文化名人。据不完全统离骚计已有英、法、俄、德、意、日文译本,一九五三年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纪念。此外,屈原精神还被人们作为在逆境中坚持斗争的慰藉与动力。
汉初贾谊作《吊屈原赋》以表达他对屈原的崇敬和悼念,并寄托自己的感慨。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极表推崇,从《报任安书》中可以看出,司马迁是在用屈原精神激励鞭策下完成《史记》的写作的。
李白一生傲岸,不向权贵折腰,却深深敬佩屈原之为人,他在《江上吟》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杜甫诗歌中,也十分尊崇屈原,《戏为六绝句》云:“不薄今人爱古人,诗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其他知识分子,不读屈骚的极少。每当民族危亡关头,总有爱国志士以屈原为先贤榜样,慷慨悲歌,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思。
17、汉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汉代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四个时期:①自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②从武帝至宣帝,是两汉文学的全盛期,新体赋定型成熟,史传文学《史记》写成,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司马迁等;③由元帝到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出现第二次高潮,《汉书》写成,代表作家有扬雄、班固;④从安帝到灵帝是汉代文学的转变期,抒情短赋出现,五言古诗成熟,代表作家有张衡等
18、汉赋的特征、分类、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它讲究押韵、对仗和形式的整饬;又像散文,句型自由,可骈可散。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
赋作为一种文体是由宋玉和荀子首创的。宋玉学习屈原的辞赋,创作了《神女赋》、《高唐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等赋体作品
根据时代和赋的体式,汉代的赋,可以分为骚体赋、新体大赋、抒情小赋三类
19、汉代辞赋的流变历程。
从汉初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是汉赋的形成期。
这个时期主要是骚体赋,代表赋作家是贾谊。骚赋指的是模仿楚辞而写的一种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抒情,形式上与楚辞没多大差别,也用带“兮”的语句。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及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等骚体赋上承楚辞,下启西汉中期的新体大赋。
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是汉赋的兴盛期,这个时期主要是新体大赋,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扬雄、班固、张衡等。西汉初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代表新体大赋的最高成就;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大赋的两篇力作。
从东汉中叶到汉末的一百多年间,是汉赋的转变、衰落期。由大赋转变为抒情小赋,张衡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蔡邕的《述信赋》、赵壹等
20、贾谊的创造及其文学成就?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共58篇,收录于《新书》。其作品大致可分三类:
一是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
二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论积贮 书》《陈政事书》(又称万言书之祖)
三是一些杂论。
汉初,上层社会崇尚楚文化,影响到文人,便产生了祖述屈原作品的骚体赋。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
21、司马相如的辞赋创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地位: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子虚赋》和《上林赋》
司马相如是汉代辞赋最重要的作家。
扬雄:“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也!”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子虚》、《上林》,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长沙有其意而无其材,班张潘有其材而无其笔,子云有其笔而不得其精神流动之处。”
司马相如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大赋代表汉赋的最高成就,是汉赋的主流。概括地说,它的特点是:1、规模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言以上;
2、手法内容上,极度地铺张扬厉,用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词藻,侧重铺叙描写京都、宫苑、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以及诸侯、帝王的政治、军事、射猎等生活;
3、主旨上,既美且刺,一方面大力宣扬大汉帝国的声威与气魄,歌颂帝王的功德;一方面又对帝王政治上的过失、生活上的奢侈进行讽刺和劝谏,客观上却形成了“劝百讽一”的效果。
4、行文结构上大多采用主客问答方式。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开头是序,通常是赋中人物的简单对话,交代出赋中人物问对的缘由,以引出正文;中间部分是正文,主客双方彼此夸耀和辩难;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告终,揭示出讽谏意。
5、用韵和语言上,韵散相间,开头的序一般用散文体;中间的正文,以韵文为主,夹杂一些散文。语言句式上,以四、六言为主,杂以三、五言。
想知道天津师范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专业好不好,如果考研的话,应该看那些参考书呢?
北京大学中文系考研基本参考书目推荐
古代文学书目
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
褚斌杰等《中国文学史纲要》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
周先慎《中国文学十五讲》
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学三百题》
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北大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史三百题》
现当代文学书目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张钟、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概观》
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民间文学书目
段宝林《民间文学教程》《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王娟《民俗学概论》
高校民间文学教材组《民间文学作品选》
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比较文学书目
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
董学文《文学原理》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董学文《西方文学理论史》
王岳川、胡经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张少康《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朱维之《外国文学史》
郁龙余、孟昭毅《东方文学史》
文艺学书目
董学文《文学原理》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
王岳川、胡经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文艺美学书目
胡经之《文艺美学》
王岳川、胡经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董学文《文学原理》《西方文学理论史》
胡经之、王岳川、李衍柱《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现代汉语书目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朱德熙《语法讲义》《语法答问》《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专题教程》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
李小凡、项梦冰《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
郭锡良《古代汉语》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古代汉语书目
郭锡良《古代汉语》
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古代汉语知识教程》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古汉语词汇纲要》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王力《汉语史稿》《汉语音韵》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朱德熙《语法讲义》《语法答问》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古文字学书目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王宇信《甲骨文精粹释译》《甲骨文精粹选读》
郭锡良《古代汉语》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语言学书目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徐通锵《语言论》《历史语言学》《基础语言学教程》
郭锡良《古代汉语》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王力《汉语史稿》《汉语音韵》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朱德熙《语法讲义》《语法答问》《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
古典文献书目
董洪利《古典文献学基础》《古籍的阐释》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中国古文献学》
高路明《目录学与中国古代学术源流》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
陈垣《校勘学释例》
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
朱天俊、李国新《中文工具书教程》
郭锡良《古代汉语》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