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念有哪些 英语句子怎么翻译成中文
傅雷的翻译理论有哪些呢?叶君健有哪些翻译思想,翻得好翻译公司的品牌理念,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有哪些方面策略,翻译有哪些理论,英语翻译的理念。
本文导航
傅雷翻译的作品达多少余部
1.选材的标准。傅雷在选择原文时,首先考虑的是选择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社会发展 趋势及读者需要的作品。
2.理解、表达与读者。傅雷认为,要忠实读者必须忠实于原著。如何做到忠实原作主要应做到两点:第一,理解要“化为我有”。傅雷认为,首先要“事先熟读原著,不厌其烦,尤为要著。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第一要求将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化为我有,方能谈到译”。
第二,表达要“传神达意”。傅雷曾说过:“领悟为一事,用中文表达为又一事。”如何做到“传神达意”应该做到以下三点:(1)进行中文写作。傅雷曾说过: “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那么原文的意义与精神,译文的流畅与完整, 都可以兼筹并顾,不至于再有以辞害意,或以意害辞的弊病了。”。(2)务必反复修改。傅雷以“文章千古事,得失 寸心知”为座右铭,以极其严肃的态度从事文学翻译。他认为,“翻译工作 要做得好,必须一改再改三改四改”“文字工作总难一劳永逸,完美无疵 ”。(3)重视译文其它附件部分,诸如索引、后记、注解和译文序等对于“传神达意”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和形式。
4.美学观——“神”与“形”的和谐
(1)“重神似不重形似”。“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将中国古典美学运用于翻译理论,借助绘画和诗文领域里的“形神论”来探讨文学翻译的艺术问题。傅雷说过:“要求传神达意,铢两悉称,自非死抓住字典,按照原文句法拼凑堆砌所 能济事。”“意在强调神似,不是说可以置形式不顾, 更不是主张不要形式。”,“神 ”依附于“形”,而“形”是“神”的外壳,“形”与“神”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形 ”与“神”的轻与重,是无法用二五分或三七开来衡量的。
(2) “神”与“形”的和谐源于译者的再创造。傅雷曾指出:“译书的标准应该是这样,假设原作者是精通中国语文的, 译本就是他使用中文完成的创作。”傅雷还提倡,再创造的“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病”“纯粹之中文”就是中国规范语文。但当时新文化所推崇的白话文仍处于有待完善的阶段, 跟“外国语文,在丰富、变化上面差得太远”,“只能达意,不能传情” 不足以表达原文的内容和形式。为了再现原作生动的内容、时空的差异和语境的不同, 傅雷认为,“非杂糅各地方言不可”,不妨使用“旧小说套语”和“文言”,关键在于 “如何调和,使风格不致破碎”。傅雷创造性地采取了在白话文中加入方言 、行话、文言和“旧小说套语”等办法来转达原文的风格和“神韵”,使之“水乳 交融,语言流畅”。
(3)“神似”与“形似”和谐体现中西美学之精髓。:“ 任何艺术品都有一部分含蓄的东西,在文学上叫做言有尽而意无穷,西方人所谓的between lines(弦外之音)。作者不可能把心中的感受写尽,他给人的启示往往有些还出乎 他自己的意料之外。””。“神似”与“形似 ”的和谐的实质在于,既表达出语言的“确定点”——“显形”,又表达出语言的“未定点”——“隐形”,使之既传神又达意。
基本就是这些,可能不太全面,望有帮助。
叶君健翻译的安徒生童话非常枯燥
翻译是一种再创造。既然如此,就不能只限于对原手稿、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的考据和推敲、从而在文字上精确地表现出原作字面上的意义,那只是把一种文字机械地移植到另一种文字的生硬过程——过去所谓的直译大概就是如此吧。也许对数学论文和机械说明书,人们可以这样做,但即使这样做,也还得具有严复所提出的翻译三个标准中的两个标准,即信和达。文学翻译则还必须满足第三个条件:雅。但这三个标准也还不过是文字的标准,我想还应该加一个文学的标准。以安徒生为例,他是诗人、哲学家、民主主义者,他的童话作品,也像世界许多其他的名著一样,也是诗、哲学和政治思想的结晶,虽然这些作品是为讲给孩子们听而写的——其实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喜欢读,特别是老年人,生活阅历深,最能从中体会出人生的真谛。但对这种真谛的实质,并非人人都是英雄所见略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其所以不同,也就是各人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准和政治及哲学素养的差异。我对安徒生童话的理解,就是我在各方面素养的一种表现。我的译文的所谓风格就为我的这种理解所制约,因此这里面有很大的个人主观成分。尽管我在翻译时逐字逐句紧扣原义,但当我把它们转变成为中文的文章时,我个人的文字风格就发生作用了。我所选择的词汇及通过它们我所希望产生的联想和所掀起的感情冲动,就带有很深的个人色彩——所谓文如其人,在这里也露出了它的马脚。但有一点认识我是坚持的,即安徒生的童话是诗,因此我希望我的译文也能具有诗的效果——是否达到了这个愿望,那当然只能由读者去判断了。
摘自《发现如诗般的童话》
文/叶君健
中国翻译公司信誉排名
中文“翻得好”的创意来源于日本客户TOTO的反馈评价“翻得太好了”,指明翻译品质卓越,代表翻译行业形象。英文“Findhow”是根据find和how而独创的音译新词,强调探求翻译之道,臻乎其境的求道精神,“眼形设计”是将品质与求道完美结合,从整体视觉上表达“用全球的眼光看待翻译,精益求精、至善至美,探求语言臻化之道”之核心理念。翻得好的品牌理念高度概括了翻得好品牌的定位、要求以及目标: 一个全球化知名品牌的建立并非朝夕之功,百年基业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翻得好将始终坚持自身特色和品牌之道,就如同翻译专业方面臻乎其境的求道精神一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方法理论有哪些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
1 原作与译作的关系
结构主义哲学基础――中心论和二元论,往往假定了某种性别的二元对立,对立的其中一方处于决定性地位的中心,而另一方则是被决定的边缘;中心是本原和本质,而边缘是派生的和非本质的。女性主义者认为,翻译隐喻以及传统译论对译作的歧视,来源于极端的二元对立模式,即把译作与原作的关系就像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一样对立起来。女权主义认为,男女的差异是相对的,他们的关系应该是一个连续的整体,而不是截然相反且完全不同的两极。翻译与原作之间也应是一个连续体。根据互文性,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其他文本或多或少的有一些特征存在于这一文本之中,后来的文本与先前的文本存在着发展和继承关系。因此,女性主义认为译作并没有损害原作的完整性,也没有背叛原作,而是延续了原作的生命并使它继续生存。译作使原作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扩大了原作的影响,原作对译作的依赖不亚于译作对原作的依赖。
为此,女性主义创造了新的隐喻来描写原作与译作的关系。苏珊・巴斯奈特认为,译者首先对文本作精心地选择,向原作“移情”(empathy),从而建立起亲密的“情感纽带”(sympathetic bond),并通过对原作的仔细阅读,形成“共生”关系。译作与原作相互依存,融为一体。译作的存在不在是为原作的存在而存在,它的存在是“自为的存在”(being-for-self)和“为他的存在”(being-for-others)的统一。女性主义通过解构传统的男性与女性、原作与译作、作者与译者的二元对立的性别逻辑和翻译逻辑,指出了原作与译作之间差异的相对性和相互依赖性,从而彻底否定了贬低译作地位的论调。
2 译者的主体性
女性主义运动使女性意识到:语言不单单反映现实,还促成现实。因此,语言不仅仅是话语表达的工具,更是意义争夺的场所,它可以用来检验主体和证明自我。女性主义认为,翻译是译者传达、重写、操纵一个文本,使该文本适用于第二语言的公众的语际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译者可以――甚至应该――利用第二语言,作为文化干预的手段,在概念层面,句法层面和术语层面对原文的支配性表述进行改变,这就是“重写”。为了解决“重写”与传统的“忠实”之间的矛盾,她们重新表述了对“忠实”的定义:忠实既不是对作者也不是对读者,而是对写作方案(writing project)――一项作者与译者都参与的方案而言的。她们否认了意义的确定性和价值中立,认为意义是“性别的建构”,即“特定的个人,在特定的语境,为了特定的目标,而构建的特定时间的特写”。
3 强调翻译是政治行为
女性主义认为的译者主体性与一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不同,它不是为了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存在,也不是为了强调翻译中由于译者的个人修养和不同语言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创造性叛逆”;它是以争取女性的尊严与平等为起点,力求克服翻译研究和社会观念中带有严重性别歧视的陈旧意识。所以以女性主义进行翻译活动,本身就有相当的政治色彩,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性的言语行为。女性主义者大声呼吁:在翻译中也要争取女权,即在译文中让女性的身影尽量被看到,女性的声音尽量被听到。她们坐言起行,还尽量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
先看她们在词汇层的努力。以早期的《圣经》翻译为例,早期的《圣经》充斥着男性化的语言,男性化的形象和男性化的隐喻,以至人们“很难避免不把上帝作为男性”。女性主义者虽没有改动文本的内容,但她们使用了中性化的词汇对《圣经》进行了改译,也就改变了文本的调子和意义。
她们在理论上也是不遗余力.如Lotbiniere-Harwood 译完《来自她者的信时》,在她的译者前言中宣称:“我的翻译实践是一项政治活动,目的是使语言为女人说话。因此,我若在一个译本上签名,那么,这意味着我在该译本中尽量使用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让女性的身影在译本的字里行间清晰可见”。这一宣称除了强调女性翻译的政治性,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译者的签名被赋予了与原作者同等的权威.
翻译大家所坚持的翻译理论和原则
翻译理论,即在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其中有的理论是可以直接描述并且可以通过训练习得,而有的理论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著名的翻译理论有:
严复的“信 达 雅”
克里斯蒂娜·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functionalism)”
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克特福德“语言学观”
巴斯奈特“文化转向说”
傅雷的“传神”——针对文学翻译
现代常见的“忠实、通顺”等著名的翻译理论。
口译最有影响的三大理论是:
1.释意理论。就是提出三角形翻译过程的假设,认为翻译对象应该是源语信息的意义而不是语言外壳。
2.认知负荷模型理论。这个有很强操作性。
3.思维适应控制模式理论。任何熟练行为都要求将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转化为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英语句子怎么翻译成中文
你的理解是正确的,意译要比直译好的多。翻译首先要正确理解原文,然后再用目的语将其表述出来,最后还要讲究语言、修辞,即三点:信、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