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知青岁月 那些高喊读书无用的人,后来怎样了?
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不交会怎么样?那些高喊读书无用的人,后来怎样了?难忘知青岁月感悟是什么?回忆知青岁月生活的精彩短句怎么说?
本文导航
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不交会怎么样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那些高喊读书无用的人,后来怎样了?
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家庭背景,没有所谓贵人相助,这种情况下你还要上升,靠什么?几乎只有读书,花钱最少,全凭自觉。
-1 -
每隔一段时间,“读书无用论”就会被翻出来,引爆舆论的漩涡。
有人悲观地说,寒门难出贵子,教育资源越来越向上层集中,下层人民的孩子想要通过读书来逆袭越来越难,读再多的书也没用。
精英的孩子依然是精英,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有人做过统计,80%左右的高考状元来自公务员、教师、工程师等知识分子家庭,而且这种趋势还在逐年上升。
今年的北京文科高考状元,就出自外交官家庭。
在接受采访时,这位状元说的很直接:“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这些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
这段话刺伤了很多人的心,有人感叹: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人家就出生在罗马。
就算你头悬梁锥刺股考进了名校,毕业后依然被挡在罗马城外。
前段时间,一条“清华北大毕业生买不起学区房”的消息刷了屏,又有人开始冷嘲热讽:读了这么多书,照样买不起房,那还读书干嘛呢?
如此看来,即使读到了中国的最高学府,也不如手握几套房的拆迁户。“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时代,似乎一去不复返了。
-2 -
但是,宣扬这种“读书无用论”的人,多半是自己也没读过几本书的人。
他们看到读过书的人依然生活不易,便心安理得地宽慰自己:反正读了书也买不起房,那我就更没必要读书了。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读书到底有没有用,没有亲自读过,怎么可能知道?
有人就据理力争,上了985、211才知道,读书无用论都是骗人的!一张高校文凭,不能确保让人站上顶峰,却会让大多数人免于跌落谷底。
读名校虽然不能换来真金白银,却能帮助你拥有更开阔的格局,更丰富的人脉。
你只看到清华毕业生买不起北京的学区房,却看不到他们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旦事业走上正轨,买房并非难事。
信奉“读书无用论”的人还喜欢讲:你看谁谁谁,没读什么书照样混得好!
的确,乔布斯从里德学院辍学,却创造了苹果;比尔?6?盖茨从哈佛辍学,却创造了微软。
但是,辍学不等于不再读书。
乔布斯经常手不释卷,从莎士比亚的名著到日本的禅宗思想,都是他灵感的源泉。他一生致力于将科技和人文有机结合,才终于创造了划时代的苹果。
比尔·盖茨曾对李彦宏说:“我觉得读书要比谈话更好,有时间跟人家闲聊的话还不如读读书。”他甚至专门开了一个博客,用来撰写书评。
你只看到他们离开了学校,却看不到他们离校后依然在读书。你只看到了他们的成功,却看不到书籍给他们的力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读书最大的好处不是给你财富、地位,甚至也不是给你知识,而是给你更大的格局。
书籍开阔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有了大格局,人生才能豁然开朗。
说到底,“读书无用论”只是一个以讹传讹的阴谋,人们往往只看到了表象,却看不清实质。
-3 -
说起读书的作用,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体会可能更为深刻。
他幼时家境困难,几乎没有读书的条件。但他却通过努力读书,从一个兵团战士变成复旦高材生,最终成为名满全国的大作家。
回忆这段往事时,他曾说,“以我的家庭条件,极有可能成为一个不读书的人。”
同龄的孩子都觉得读书无用,唯独他对读书情有独钟。
一开始,他经常求哥哥向同学借小人书;小人书看完了,就看哥哥的中学课本;课本看完了,就从牙缝里省钱去买书??
在书面前,豪门寒门,一视同仁。只要你愿意,书永远都不会拒绝你。
正是这些有限的读物,为少年梁晓声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
高中毕业后,梁晓声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一呆就是七年。他在兵团里做过农活,当过知青班长、排长,当做老师,还做过宣传干部。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没有忘记对书的痴迷。只有一有机会,他便想尽办法找书来读。
多年的积累和思考,让他的写作才华喷薄而出。他参加了全兵团的文学创作培训班,创作的小说《向导》一鸣惊人,发表在了《兵团战士报》上。
1974年,复旦大学的一名老师到兵团招生,梁晓声的《向导》让老师拍案叫绝,他也因此顺利入读复旦中文系。
在那个时代,一个兵团战士想要成为大学生,几乎是天方夜谭。没有任何背景的梁晓声,完全凭借自己的实力,实现了命运的转折。
书的力量就是这样,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水到渠成。看似幸运的背后,却是坚持读书的必然结果。
七年知青岁月,有人用来荒废,有人用来抱怨,也有人用来读书。七年积淀,不仅帮助梁晓声走入高等学府,更成为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后来,他以北大荒知青为题材,陆续创作了《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等作品,在文坛引起重大反响,成为了名满全国的大作家。
-4 -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的人,不一定大富大贵,但一定活得明白。
梁晓声正是如此。读书不仅改变了他的命运,更让他拥有了宏大的格局和不凡的见识。在任何时代,他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想,为浮躁的社会开出药方。
他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家庭背景,没有所谓贵人相助,这种情况下你还要上升,靠什么?几乎只有读书,花钱最少,全凭自觉。
的确,简单来看,读书可以让我们上升到更高的阶层;长远来看,读书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读不读,就在你自己。
不要再被“读书无用论”迷惑,一边埋怨社会,一边浪费光阴。读书的万般好处,只要亲自读过,你就会知道。
水木文摘有幸和梁晓声老师做了一次有关读书的深入交流:
水木文摘:梁老师您好!我们想向你请教一下关于读书的问题。读书非常重要,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没有时间看实体书,只能通过手机进行碎片化、快餐化阅读,您如何看待现象?
梁晓声:我是一个不上网、不用微信的人,也是一个肯定要看书的人。首先,实体书比起新媒体,态度要更加郑重,责任感也更大。尤其当获取知识、观点、思想的时候,我还是会选择实体书。
现在年轻人时间紧张,这个是肯定的,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有的年轻人一天光上下班就要花两三小时,地铁里像罐头一样,下班回来都很疲惫,即使这样,也还是要读书。
一般年轻人选择聚会、餐饮等方式来放松,但最好的放松方式其实是独处和读书。
好多人都是没有时间读书的,特朗普、普京、马云这些人读书的时间肯定比我们年轻人还要少,他们每天思考的问题都非常重大,即使读书也是极有选择性的。说句实在话,他们应该把读书当成享受时光来对待。
读书最大的好处体现在,受过高等教育,同时又是普罗大众的这个群体。
在这个群体中,谁读书读得多了,才能从普罗大众的层面上升起来。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家庭背景,没有所谓贵人相助,这种情况下你还要上升,靠什么?几乎只有读书,花钱最少,全凭自觉。
你真的读了,持续读了一年,你就和别人不一样了。只有当你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你的个性、能力、进步才能呈现出来。因读书而进步的好处,只有自己才知道。
现在职业和职业的差别有时候是极微小的,在这种微小的差别中,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引导你看清这种趋势,不显山不露水地增长自己的知识面。
水木文摘:您曾说过,“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您自己是如何理解这四句话的呢?
梁晓声:那四句话确实是我说的,但现在我自己也说不出来了。那是在北语新生入学的时候,我代表老师致辞,当时即兴想到的四句话。
这指的是文化和个人的关系,但是把文化放大到一个公司,一个阶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层面的时候,又绝对不仅仅是那四句话可以概括的。
水木文摘:您曾经在文章里提过,母亲的教育对您影响深远,你自己为人父母后又是怎样教育子女的呢?在读书上对他们有要求吗?
梁晓声:我的儿子是学理科的,因此他刚工作的时候跟大家一样,也是时间比较紧,理科男读书总是很少的。几年前我还在嘲笑他,我说你还是读故事会和小小说的,总读那些肯定是不够的。
但我不会给他开书单,我只会把一些书放在他的书架上,他有空的时候也会读一些。
水木文摘:听说您最近正在参加一档叫做《魅力中国城》的节目,请问您如何评价这个节目?
梁晓声:这是一档综艺节目,两个队需要PK。坦率地说,我反对这种节目方式。我国幅员辽阔,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独特景观。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其实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美人之美”,促进旅游,让祖国每一个地方都呈现美的环境。
我希望削弱PK的倾向性,突出共同的呈现,互相交流经验,让两地最终能够结成旅游友好城市。这是我逐渐摸清了节目走向后产生的第一想法。我参加了上饶组,但我也和阿拉尔组的代表交流过,他们也同意我的看法。
水木文摘:《魅力中国城》是一档带着乡愁的节目,您能和我们聊聊您的故乡吗?
梁晓声:我出生在哈尔滨,祖籍山东,在上海上学,后来到了北京,在北京已经40余年了。但哈尔滨依然是家乡。
一个月前我给黑龙江的省长写过信,谈到过旅游振兴经济的设想。我提出东三省能否打通一个小型的旅游的一带一路,将旅游资源整合共享,让旅游更方便。他们也比较重视,组织各部门讨论。各省的情况都不一样,大家也是在摸索中。
注:《魅力中国城》是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大型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竞演节目,节目由陈伟鸿、欧阳夏丹担纲主持,将以32个城市的主政者领衔的三人代表组成“城市战队”,以多种形态打造一个个城市名片。节目于2017年7月14日——2018年1月1日每周五19:00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
文:江??/p>
水木文摘(mweishijie)独家采访稿件
转载请联系授权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对知青人生的感悟
岁月如白驹过隙,距离我们下放到荆门(现在是沙洋)岳山林场务农已经过去四十多年。回首往事,青葱的岁月有过冲动和彷徨,也有过理想和憧憬,更多的则是对生活的感悟,百感交集,五味杂陈。我们的知青生涯虽然只有短短几年,但是那段生活留给我们的记忆之深刻是难以磨灭的,尤其是那些纯真年代最美好的回忆和知青彼此之间的情谊都安放在我们内心的最深处。
尘封四十多年的知青生活,在一次聚会后,仿佛一扇沉睡多年的记忆闸门被打开,知青生活的点点滴滴如同放电影一般,历历在目。饭桌上大家有说不完的故事,也有续不尽的旧情。就在这次聚会上大家彼此有了一个约定:等油菜花开的时节,我们就回到沙洋岳山林场看看,亲自感受岳山的变化。也了却大家心中重回岳山林场这样一个多年未能实现的愿望。
2019年3月31日,我们部分知青在汉口青年路地铁站附近集合,踏上了重走岳山路的征途。斗转星移,时光荏苒,虽然无情的岁月染白了我们的青丝,彼此不再年轻,但是我们热爱生活的信条永远不变。岳山行既是一次怀旧之旅,亦是重浴灵魂之路。在沙洋和荆州的两天时间里,大家尽情释放活力,如同回到从前,又有了癫狂的时间和空间。
知青五十年感慨经典佳句
1、孤单从一开端就注定要用毕生去承当,无人能懂。
2、岁月的艰辛,感情的波动;人性的贪婪;欲望的魅惑;家庭的琐碎;无一不给人以沉思与压力。让人感慨或纠结,也让人无奈与迷惘。
3、岁月的流逝,那些曾经的往事,是否还记得它呢,如今的伤感和走过的路,感情和事业的撞击下,会随着岁月而变淡,时光的书卷因年久而变得模糊不清,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4、岁月,对人来说,是一样人捉摸不到的东西。然而,就是这样东西,使人更珍惜自己的时光。如果,岁月可以给每一个人愿望。我希望,岁月可以倒转。
5、每一分,每一秒,那汩汩流动着的,不仅仅是你身体里的血液,也是你存活的生命源泉——时间。听,一丝丝抽尽,缓慢却又急促,带着你,由青春步入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