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哪些因素影响老师 教师教学中提供阐释和反馈的实例
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决策和实际表现的因素有哪些,为了研究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对老师讲课质量的评价,为了研究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对老师讲课,影响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本文导航
教师教学中提供阐释和反馈的实例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素质结构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的决策和实际表现主要受其自身素质构成的影响,包括其学科专业素质、教学信念、教育智慧、教育理论水平等。
1. 学科专业素质
学科专业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科教学法知识,包括了解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和学生学习具体知识的情况、对教学过程的清楚描述、教学形式和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方法等;二是学科内容知识,包括对当前所教内容的理解,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和对教材内容的整体理解;三是课程知识,即对所需要的教学材料和课程方案的掌握。这几方面是学科教师素质构成的核心。由于有的老师学科专业水平较低,因而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活动,也不能灵活地调节课堂节奏、变化课堂形式;由于本身的专业知识所限,不能对学生的答案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由于教师个人平时积累不多,以致不能给学生提供超越文本课程的内容,也无法提供一些能让全体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活动。
2. 教师的信念
教师信念是教师对与教育有关的一些事物,包括对学生、学科、教学以及教师自身作用的看法或者对学生学习成就的归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关于学习者和学习的信念,即教师关于学生学习的常识性理论;(2)关于教学的性质和目的的信念,即教学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教学的目的应该如何;(3)关于学科认识方面的信念,即这个学科是研究什么的,在这个学科领域内能有效地完成什么任务,同时还表现教师对教材与学生的适切性的认识;(4)关于如何学习和教学的信念;(5)关于自我和教师作用的信念,教学工作依赖于他的人格和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6)对学生成败的归因,分为两种:一是自我强化归因,即将学生的成功归于教师教育的结果,将学生的失败归于教师以外的因素;二是自我保护归因,即学生的失败归于教师的教育,而学生的成功归于学生自己;(7)文化信念,如儒家文化所主张的更多的是注重教育的社会功能,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努力的作用,提倡“勤能补拙”等思想,长期以来对中国教师的信念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个人的信念往往决定其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信念可以看作是教师个人素质构成的重要模块教师的信念同样决定了教师对现行课程内容的态度。一切都以“是否需要考试”作为衡量课程价值的标准,就会影响教师对某些非考试内容,包括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如活动课程等不够重视。甚至会有意识去贬低或公开抵制活动课程的实施。教师将这种态度带入课堂,同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此课程的投入程度。
3. 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专业素质主要指教师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和个人的实践知识,包括有关学生的学习方式、兴趣、需要、长处和困难的第一手经验以及教学技能和班组管理技巧的全部内容,教师用来建立和调整行为以及简化计划的机制、教学常规和习惯,个案知识,等等,这些都是与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相关的专业知识。有研究表明,我国在过去的师范培训中对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师职业素质培训重视不够,以致培育了一大批只有学科专业素质而缺乏岗位专业素质的“知识匠人”。教师的个性化经验的形成源于教师个人的反思和专业学习,不努力反思和学习也就不可能有成长和进步,永远只能是一个“未入门”的教育工作者。
二、教师自身以外的影响因素
来自学校现有条件、环境、文化等外在资源的影响因素同样有力地影响着教师的课程决策。
1.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无论是素材性课程资源还是条件性课程资源,都是教师课堂决策的重要前提条件,都可能影响教师的内容决策和教学方式。
2. 学校的研究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中特有的一种现象,是人们长期一起工作和生活而形成一共同的、被成员认可的对问题的看法及对待事物的方式和习惯。学校研究文化包括学校的研究项目、教学改革和学术气氛,对考试和竞赛的态度,管理文化,校长的思想与理念,上级部门的检查、指导与评课,同事之间的关系,教学文化如教师之间的交流、集体备课和校内公开课,校际交流,等等。
3. 学生的状况
学生的现实结构同样是影响教师课程决策的重要因素。因而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时须考虑学生的基础与需要。一般来说,影响教师课程决策的学生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自信心的高低影响着学生潜力的发挥,特别是在英语学习中,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影响非常大。自信心强的学生敢于开口,敢于表达,语言学习较快,也能够有快乐的学习体验。二是学生现有的能力是教师课程决策的重要参照条件之一。三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低。四是学生的学习背景,包括其受教育的经历和家庭背景。五是学习态度、自我期望和学生的需要等。
4. 政策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干预
目前课程政策的推行主要有以下三种策略:一是实证理性策略,它相信人是理性的,只要各实施者显示改革的合理性,他们就会顺利加以实施。二是权力强制策略,即利用法定权力和自身权威,通过法律或政策的形式,强迫无权势者顺从。三是规范再教育策略,即当事人积极投身改革方案的设计和自身的发展。在我国,教育政策的主要推行方式以前两种为主。由于“自上而下”的文化传统,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假设只要课程设计合理,凭借行政的力量就能顺利得到实施,因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课程设计上面,对课程实施的过程关注不够。在这样一种政策模式下,教师参与课程决策的空间受到限制,因而挫伤了教师参与课程决策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师课程研制能力的养成,养成了教师对上级政策的依附性,或者促使教师产生抵制情绪。
5. 教师的压力
教师的压力同样是教师课程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些压力主要包括来自领导评价的压力、学生家长的压力、业绩评定的压力和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这些压力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时刻左右着教师的课程决策。教师在名为“活动课”或“兴趣课”上都不敢“浪费时间”从事与非应试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课和兴趣课成了应试教育的延续,这说明教师受着“应试”教育压力的支配与控制。
6.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可以包括了以下几个阶段:职前师范教育、在职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校内发展。由于目前教师职前培训课程存在着明显不足,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在职培训机制,而且培训内容缺乏实效性,并与目前的学校制度存在有着大量的不协调性,所以导致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缺陷。
7. 教师的准备
教师的准备分为长期的积累和当前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8. 家长及社会的配合
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同样对老师的课程决策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由于家长和社会期望自己的孩子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特别是长大后能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做个有出息的“人上人”,他们把中小学教育看成是小孩走向上层社会的工具。因此,他们期望学校成为帮助自己孩子“成才”的工具。学校变成了一个工具化的场所,教师也因此成了帮助学生考好的工具。教师在课程决策中不能超越这一现实目标的规限,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都得以这一目标为轴心。
总之,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决策和实际表现的因素不可能是单方面的,而是教师自身素质及外在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课程实施的改善不能只注重一个方面,而是应着眼于整体的调整与改革。
谈谈老师给学生成绩排名的看法
老师讲课十分认真投入,内容纲举目分,条理性很强,而且特别善于举例,让同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起来十分轻松,而且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为人和蔼,课堂能与同学们互动,营造温馨的课堂气氛。还有就是细致入微,讲解清晰,与同学关系融洽。但如果讲课时声音放大点,多举一些实例,生动一些,讲到重、难点部分速度稍微放慢一点会更好,我们需要一个反应吸纳的过程。
针对课程给老师的建议
一,存在因素
(1)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优化课堂结构,加大课堂容量,将主要时间放在对问题的探究上。能否做到这一点,依赖于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如果课前准备不足,势必影响到课堂进度,老师不得不花费时间用在非关键问题上。对学生个人而言,可能跟不上课堂节奏,久而久之,造成学习困难。
(2)课堂上教师的情绪状态:课堂教学说到底是一种交流和沟通,而情感的交流既是起点又是归宿。课堂上教师的情绪状态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不言而喻。(在这一点上,自以为教学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往往缺乏激情,不如青年教师)
(3)教材熟练程度:要想有效地组织学生活动,教师必须熟练的把握教材,既能散得开,又能拢得起。如果教师对教材不熟,势必影响课堂活动的展开,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青年教师尤其注意这一点,必须加强对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4)课堂组织的有效性:课前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流程,预设课堂的大环节,确保环环相扣,使课堂活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情景学习、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课堂活动可以漫无边际,信马由缰。
(5)问题的特征:课堂活动的效果如何取决于活动的对象与载体----问题的质量。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既能统领课堂教学目标,又能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子问题,层层深入,引领学生达成课程目标。
(6)新知识的呈现方式:一堂课往往有几个知识点,有重点也有难点。如何将这些“点”转化成一个一个的问题,既符合学科的逻辑顺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地呈献给学生,是备课的关键所在。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
二、成因与对策
我们都知道,课堂的40分钟可以分为有效时间和无效时间,所谓有效时间是指实际教学中真正用于学生学习接受知识信息和发展能力的那部分时间。因而我们常说的这一节课上得不好其实就是指这一节课的无效时间相对较多。这就是课堂教学的低效率问题。造成课堂教学低效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缺乏应有的素质,不能正确认识到教育的深远意义,从事教育工作随意马虎甚至想当然。这当然是极少数的。
2、课前准备不够,以致课堂的目标无效或教学的内容无效。无法明确或不想搞清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意义,交差了事,临时看看教材、教参便匆匆上课。也包括自以为是老教师的意识问题。
3、针对性不强,方法无效甚至课堂的语言无效。也就是说目标过于随意、教学游离目标及缺乏必要的学法指导,甚至教师的语言废话多、不精炼。所讲内容与教学目标无关太多。在教学中又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1、由于教学内容或教师的原因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因而参与不广或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教师的语言啰嗦无序,招致学生的反感。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少数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意识,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加之学习基础差,课堂上表现随便马虎,不爱动脑,甚至做小动作影响全班或周围同学的求知欲望。
3、极个别学生因自身的学习成绩差和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较多的时间内不参与课堂活动,甚至捣乱影响全班的学习。
三、来自外界的因素
在实际教学中,难免会出现无法预防或克服的问题,如家长走进教室寻找子女、停电等情况。或教师带着不良情绪上课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实际上一节课的真正有效率取决于学生的真正学习行为与45分钟课时的比例。比例越高则证明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越明显。因而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延长我们的课堂有效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教育要与时俱进,教师就必须要注重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体系和知识体系。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理论,才能在教学改革中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水平。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能耐心去教育问题学生,常常采用批评、指责甚至体罚的手段来刺激学生,以达到“激将”的目的。而结果却往往是适得其反。最可怕的是和学生形成了僵持的局面,造成了学生的对立情绪,可想而知如此的师生关系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要想成为受人尊敬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相当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然有正确的学生观,充满爱心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注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多真诚的表扬和夸奖,多采取激励性的方法去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学会宽容。
实践证明,只有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和学生“打成一片”,才能深入了解你的学生,懂得他们需要要什么、反感什么,喜欢怎么上课、怎么学习,也才有利于你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愿意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课,高兴做你的作业,表现积极,课堂的教学效率自然不言而喻。
三、巧设课堂教学中的“兴奋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假如说课堂上的学生如一潭清水,那么教师设计、建立的优势思维兴奋中心则如同“岛”,巧妙的“兴奋岛”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增延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时间。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下足功夫,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学生,还要掌握较多的理论和方法,才能设计出恰如其分的“兴奋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课堂的高效是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关键,也是防差提优的关键。每一个想成为“名师”、“人师”甚至“大师”者应该在这一方面多做文章。
教师职业发展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共有四大因素。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与认识,这也是道的问题;教育的大环境,大氛围,大趋势与教师所在单位的校风、教风、学风;一所学校历任校长与时任校长无形中形成的治校方略及其积淀与后遗症;四是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业务手段。
本质是一种自动化运作,正如圣人所描述的:行无言之教,化人于无形,方谓教之至道(原意盖为:天何言哉,四时轮回,昼夜交替)。推其最高境界无疑于乐教与乐学。这里的乐教与乐学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状态,更是一种空前的忘我学习工作的和谐之氛围。这种氛围下的各司其职的自动化运作状态,才有着永不苦竭的动力源泉。
而制约这种状态与氛围出现的根本诱因,其是一个教育各方能不能团结的问题。这团结虽说有点理想主义,但只要教育因素中的各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么我们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和不会教的老师了。然而现实总是一次次地打脸教育各方,尤其让一线教师感到无所适从。这种打脸表现为西化教育观与传统教育的相悖,而造成的观念混乱。
促进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教育责任无限大,教育权力无限小;领导胆小慎为,教师畏首畏尾;无底线讨好满足各界,唯独失去了对本真教育的探索。流于形式,急功近利者比比皆是,少有放眼长远,扎实做好传道解惑者。我们的教育人也每每在所求索的教育之道上一次次被打脸后,而各自重陷迷茫与浑噩中,搞得离心离德。长期彼此的私利与猜忌,使得原本可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教育人,重新陷入离心离德的怪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