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有哪些 介绍中国史学的书
中国史学典籍有哪些,中国古代史学有哪些优良传统?它对当今中国史学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19世纪中国史学流派有什么,西方史学流派有什么?中国的历史学界有哪些著名的流派,中国史学四大家是谁,中国史学著作有哪些。
本文导航
中国最优秀的史学著作
《尚书》 《春秋》 《春秋》三传 《左传》(附《国语》《国策》) 《史记》上 《史记》中 《史记》下 《汉书》 范晔《后汉书》和陈寿《三国志》 综论东汉到隋的史学演进 《高僧传》、《水经注》、《世说新语》 刘知几《史通》 杜佑《通典》上 杜佑《通典》下(附吴兢《贞观政要》) 欧阳修《新五代史》与《新唐书》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朱子《通鉴纲目》与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郑樵《通志》 马端临《文献通考》 黄梨洲的《明儒学案》、全谢山的《宋元学案》 从黄全两学案讲到章实斋《文史通义》 章实斋《文史通义》
史上最全的中国古代史知识
中国古代史学有四个优良传统:
1、学兼天人 会通古今
2、以古为镜 经世致用
3、求实直书 书法不隐
4、德识为先 才学并茂
它对当今中国史学的发展的借鉴意义有:
1、我国自古以来,对于历史遗产和记事写史,很注意借鉴和垂训的作用,所谓“以古为镜”,发挥史学的经世作用。
2、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史学家向来都对国家治乱兴衰给以极大关注,表现出饱满而深沉的政治情怀。这种政治情怀,大多以经世致用为其出发点和归宿。
3、重视史家业务和思想修养,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刘知几认为,史家必须兼有史才、史学、史识三长。后来,章学诚又补充了“史德” 。德、才、学、识是对史家素质的全面要求,因而它就成为史家的奋斗目标和评论史家的标准。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
1、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产生。
《尚书》中的《盘庚》《牧誓》等篇记载了殷、周时期的一些重大史事,《雅》《颂》反映周室东迁前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情况和有关封国、征伐、农事等活动,它们与金文记载都表现出明确的历史意识。
2、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确立。
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历史巨著《史记》和《汉书》,前者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者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们奠定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基础。西汉初年诸家史论和东汉末年荀悦撰写的第一部断代编年史《汉纪》,也是这个时期的重要史学成果。
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
《三国志》、《后汉书》、《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周书》、《北齐书》、《隋书》、《南史》、《北史》等 13 部“正史”的编撰,是这个时期史学的重大成就。它们占了《廿四史》的半数以上。
4、五代宋元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继续发展。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代表了编年、纪传、典制三种体裁的通史撰述的新成就;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是纪事本末体史书的杰作。
5、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史学的嬗变。
李贽的《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顾炎武的《日知录》,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宋论》,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等,是这个时期的史学名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史学
如何评价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
19世纪中国史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不仅标志着传统史学的终结,亦同时标志着近代史学的开端,是中国史学新陈代谢的交会点和转折点,并为20世纪初新史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19世纪,西方主要史学流派兰克学派的主要特征是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应当“消灭自我”,持不偏不倚的态度;制定严整的“史料批判”的方法;重叙述,排斥分析。代表流派及代表人物有:
1、浪漫主义史学:赫尔德。柏克。夏多布里昂
2、客观主义史学:尼布尔、兰克
3、实证主义史学:孔德、斯宾塞
4、历史主义史学:(维柯)、萨维尼、洪堡、黑格尔
5、阶级斗争史学:梯也里、基佐、米涅、梯也尔
6、马克思主义史学
扩展资料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初,西方史学从理性主义史学过渡到浪漫主义史学,此时德国哥丁根历史学派的地位不可小觑。19世纪20年代,兰克与兰克学派横空出世。
兰克学派之要旨,正如吴于廑先生所指出的“两项原则”:一是史料批判的原则,即审核史料是否原始,以第一手史料为最可信;一是严守纪实的原则,即根据经批判审定的史料,写如实的、为事实还其原貌的历史。
兰克学派的理念及其实践,极大推动了19世纪西方史学的进步,并成了近代西方史学史上最具影响的史学流派,成为当时西方史学的主流。
现代中国三大史学派别
新史学派,以梁启超1902年《新史学》发表后为根源;古史辨派,代表顾颉刚、胡适、钱玄同、童书业、吕思勉等学者。怀疑古书记载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代表层层积累的古史;南高派;古史辨派,缪的相信古代文献记载史实的一批学人。以柳诒徵、 缪凤林、郑鹤声等为代表,活动中心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以《史地学报》为中心。
现代四大史学家
很多人都很喜欢历史,但是却对历史学理论不感兴趣。殊不知,只有了解历史学理论才能对历史事实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本期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近代四大最著名史学家——“前辈史学四大家”:
4 历史学一级教授—— 吕思勉
吕思勉(1884.2.27—1957.10.9),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汉族,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严耕望语)。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沪江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
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先秦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3 被毛主席称“国宝”—— 陈垣
陈垣(1880.11.12-1971.6.21),汉族,广东新会人。字援庵,又字圆庵,出身药商家庭。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陈垣先后创建广州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孤儿工读园、北京平民中学。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 1926-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49年以前,他还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为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毛泽东主席称他是“国宝”。
2 中国学术界“一代宗师”—— 钱穆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享年95岁),男,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 。江苏无锡人,吴越太祖武肃王钱镠之后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学术界尊之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创办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 1967年迁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史学教授。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 。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在大陆、香港、台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此外还有结集出版论文集多种,如《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国文化丛谈》等。
介绍中国史学的书
1.《国史大纲》
钱穆 著
一部简要而经典的中国通史
在民族危亡的抗战时期
用以唤醒国魂、御敌救国的佳作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钱穆
《国史大纲》成书于艰苦的抗战年代,因此,文中处处可见钱穆先生的忧患之情。该书于一九四〇年六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一时洛阳纸贵,成为各大学的历史教科书,风行全国,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强民族凝聚力起了积极作用。
《国史大纲》是一部简要的中国通史,用大学教科书的体例写成。内容包括自上古三代以迄二十世纪中叶之中国历史的演变发展,尤其是经济与社会、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的状况及其相互影响。全书力求通贯,便于读者理解中国历史上治乱盛衰的原因和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根据。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2.《古史辨自序》
顾颉刚 著
三皇五帝的中国古史是如何形成的?
什么是“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我们要辨明古史,看史迹的整理还轻,而看传说的经历却重。
——顾颉刚
作为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史学家之一,顾颉刚先生以开拓性的思维揭示了所谓三皇五帝的中国古史系统是由神话传说层累地造成的,以缜密的考证纠正了民族出于一元与地域向来一统的传统说法,并通过考订古书著作年代,为研究古史传说的演变打好了基础。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3.《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沫若 著
最早运用唯物史观
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的一本史学名著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突破了以历史文献为“国故”的局限,将其拓展到地下出土实物,把《诗》、《书》、《易》里面的的纸上史料,把甲骨卜辞、周金文里面的地下材料,熔于一炉,提出了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4.《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侯外庐 著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
相结合的开创性著述
本书对中国上古时期的城市、国家、生产方式、社会阶层及关系、阶级、文明起源等进行了系统性的考察。侯外庐在本书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尤其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结合上古中国的相关史料,探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路径和独特规律,他在本书中提出的很多首创意义的见解对中国史学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