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包括什么框架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主要特征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框架体系,重点是知识框架,高中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框架,哲学的范畴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说得详细一些?急问,,有哲学的框架图么?哲学有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论、历史观和认识论?各个里面包括什么?上层建筑?哲学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什么是哲学体系?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本文导航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框架体系,重点是知识框架
1、哲学观:回答什么是哲学及哲学基本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学习意义。
2、物质观:回答哲学物质范畴的本质、物质与运动、物质与时空、运动与静止、物质的统一性,以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与斗争。
3、辩证法:介绍对立统一、质量互变、肯定否定三大基本规律与因果、形式与内容、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一般与个别、相对与绝对、可能与现实等八大范畴。还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分歧。
4、认识论:认识的本质、特点、来源、过程、方法及发展规律;实践的本质实践的地位、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真理的本质及探究真理的意义。
5、历史观:介绍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包括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地位;阶级与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科学生产力的作用;个人与人民群众两大历史主体的地位与关系;社会进步的历史规律与趋势等。
6、人学: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
高中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框架
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维护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人民群众,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观 ,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辩证维护论里面包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反作用,规律的客观性
威武辩证法里面:联系观(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矛盾观(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展观(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趋势,发展的趋势)
认识论包括 :实践与认识,认识的反复性上升性无限性,真理,
大概就这些,对照课本自己找吧
什么是哲学怎么理解通俗
哲学范畴是哲学里概括与抽象程度较高的概念,如物质与精神、信息与能量、运动与静止、必然与偶然、规律与混沌、对立与统一、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建构、理性与信仰、利己与利他等。
五大范畴是:
一、内容和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二、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三、原因和结果: 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四、可能性和现实: 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五、偶然性和必然性: 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对立表现在:二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
三大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讲的是一切物质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讲的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矛盾有两点论和重点论,所以我们做事要既抓主要矛盾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或者是既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注意矛盾的非主要方面。2、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告诉我们做事要注意平时量的积累,当量积累的一定时,突破了度的限制,就达到了质的飞跃。3、否定之否定规律指明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新的事物替代旧事物是历史的必然,但我们对待旧事物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正所谓“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主要特征
通过问的问题,我发现你的思路很混乱、
而且通过图解解释马哲比较容易僵化,现在的解释多种多样,基本上处于一个开放的问题。
你找一个马哲公开课听几节课,基本上就懂了。
要自己理解,别人教了还要领悟。
哲学到底是什么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又是方法论;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精神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哲学包括三大层次,普适哲学、三界哲学和分支哲学。
哲学三大核心是什么
哲学体系,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具象系统观。
哲学以语言学为基础,所以基础的体系是语言系统。所谓成系统,就是能够完整地表达所有事物,按照语法规则,命名事物,定义概念。系统有输入输出特征,所以新事物产生,语言系统同样会产生新概念准确表达新事物。所以命名事物是一层,表达概念、理念、意义更进一层,有层次,符合语法规则、格式化地表达事物,可称为有体系地表达。例如小孩子呀呀学语,刚开始是灵动、零乱地表达,后来习得语言体系,会懂得符合要求表达各种事物。
在语言体系有能力接纳新概念,表达事物的基础上,哲学包括了概念,事物的定义与阐释,与语言系统的关系是这样的:
1、产生新事物,人的精神世界反映新事物并且予以命名,
2、纳入语言系统,准确地指谓,然后
3、由哲学阐释事物的意义,让人完整地理解事物,获得普遍认同的概念。
第三步根据浅显程度,可由人的经验、科学、哲学完成,如果认识到现代哲学与科学是统一的,那么这点很好理解。对于自然现象与具体概念以科学为主,对于人类社会现象尤其是抽象的理念,以哲学为主。
所以哲学体系是更高级的形式化体系。自然要建立完整的精神体系,足以完整地阐释现象,以及现象包含的意义。通俗地说是建立完整的世界观。所以体系也是精神完整地反映现象的体现。哲学体系指的是一套完整的理论,能够完整地阐释特定领域、特定时空的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系统观。最高级的哲学体系,是阐释精神系统本身的理论,也就是追溯本原地把精神现象作为具象来阐释,建立精神框架,揭示文明。
有的哲学体系,仅仅阐述了一套理念,例如儒学,阐述了社会和谐的一些理念,围绕着礼乐理念建立了一套体系,是主观体系。佛学则以心经为基础,臆想生死轮回的世界,建立了主观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成体系,如同小孩子看到小动物产生的怜爱心理,与自然法则的抉择并不一致。这个比喻或许有些大跌眼睛,要理解需要思想有一定跨度,这么说更明显,也就是马克思很智慧有限,看到眼前现象,总结出一些原理,没有一条是全面的,也没有一条上升到了构筑精神体系的标准。如同用不合格的,盖一层楼的材料,不断往上堆,最终盖出摩天大厦,是不科学的。也许神能够做到这点,所以马克思被神化,奉为伟大的哲学家是必须的。无产阶级连一层楼都没有,马克思哲学真的满足这点要求。
谁说不是,如果在沙漠中,有人给那些饥渴的人一点水,成为救命恩人受到人膜拜可以理解;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人思想多贫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