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王学典怎么样 王学典的著作一览

勇敢活2022-09-05 08:06:422513

山东大学历史学怎么样?就业怎么样?王学典的学术研究,王学典的介绍,王学典的著作一览。

本文导航

山东大学历史学怎么样?就业怎么样

历史学系是我院目前教学、科研优势最强的学科,有一个人事部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一个历史一级学科,五个历史学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中国古代史、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6个硕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世界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和文化产业管理),是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单位之一。目前共有教授27人:其中孟祥才(博导)、胡新生教授(博导)、马新(博导)等教授的先秦秦汉史研究,郑佩欣、陈之安(原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齐涛(博导,原山东大学副校长,现为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王晓毅教授(博导,山大、清华双聘教授)、张金龙(博导)等教授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乔幼梅(博导,原山东大学副校长)、王育济(博导,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晁中辰(博导)、李晓等教授的宋元明清史研究,姜生(博导)、张涛(博导)等教授的道教与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路遥(博导)、刘天路、刘平(博导)等教授的义和团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陶飞亚(博导)、胡卫清等教授的基督教会研究,吕伟俊教授(博导)等教授的民国史和山东区域史研究,陈尚胜(博导)、张礼恒等教授的中外关系史研究,王学典(博导)、周晓瑜、张书学(博导)等教授的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关绍纪教授的美国史研究,顾銮斋教授的世界中古史研究、刘新利教授的德国史及基督教文化研究,李巍教授的加拿大史研究、郑群副教授的西方史学史研究等均在史学界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系目前有历史学、世界史和文化产业管理三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生通过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和文化产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全面掌握中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系统了解中外文化传统和风俗民情。本科毕业后学生可以推荐免试或考取本院各个硕士专业研究生,也可被推荐报考或免试保送其他重点院校的研究生。近十几年来,除考取本校本院研究生或其他院系研究生外,还有四十余名学生保送或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党校、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在各类外事部门、各级党政机关、中外企业以及电视台、报社、出版、教育、科研、文化资源管理等部门工作的也很多。硕、博研究生招生规模近年来也有明显的增长,近年来以年均20—35%的速度增长,其中2003年招生117人。近年来,各类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80%以上。

王学典的学术研究

长期致力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研究,尤长于中国现当代史学思想及史学思潮研究。现已出版《历史主义思潮的历史命运》、《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翦伯赞学术思想评传》、《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等多部专业学术著作,并主编有《史学引论》、《述往知来——历史学的过去、现状与前瞻》一书,编选有翦伯赞文集《历史理念》、黎澍文集《历史文化》等。其中,《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在知识界赢得较高声誉,而《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一书则被普遍认为是近50年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拓荒之作,为海内外同行所瞩目。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史哲》及《史学理论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刊发论文90余篇,在学术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力。曾承担的项目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翦伯赞史学思想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地位研究”;台湾中流基金项目:“通向大师之路——对20世纪前半期国学名家的社会学考察”;山东大学杰出基金项目:“乾嘉范式与年鉴范式——史料考订派与唯物史观派的的对抗与融合(1919—1949)”;山东大学985工程二期项目:“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山东省政府特批重大项目:“山东文献集成”;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专项:“中国史论通史研究”(40万)。

王学典的介绍

王学典,山东滕州人,1956年1月生,1979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86年该系史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是国内首批史学理论专业毕业生,留校任教。1988年晋升为讲师,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被评聘为博士生导师。2002—2006年组建并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院长,2006年调任《文史哲》杂志主编。2012年出任新组建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王学典的著作一览

一、著作1.《历史主义思潮的历史命运》(33.7万字)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年 3月出版,1995年 8月重印;《读书》杂志1994年9期刊登何祚榕的长篇书评文章;《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2期刊登丁守和的长篇书评文章,此篇书评《新华文摘》1995年9期作为要文转载;《文史哲》1994年4期刊登孟祥才的书评文章;《历史学年鉴·1995》专门介绍、评价此书;《文汇读书周报》刊登本书出版消息。2.《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33.1万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1998年6月重印,2000年第二版第三次重印;《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2期刊登长篇书评;《20世纪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在正文中三处介绍评价此书;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0期载文认为此书对一些问题的“探讨极为精湛”;中山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博士点将此书列为论述20世纪学术史的五本必读书之一;《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在封二介绍此书;《学术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新书集锦”栏目介绍此书;《历史学年鉴·1997》专门介绍、评价此书;众多学者在他们的专著、论文中称引此书。3.《史学概论教学大纲》(原国家教委高教司编,主要撰稿人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4.《〈隋书〉选译》(20万字)济南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5.《翦伯赞学术思想评传》(31.4万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6.《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25.4万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2000年9月重印。中华书局2011年1月出增订本;《全国新书目》杂志2000年10期在“特别推荐”栏目中推荐此书,并给予高度评价; 《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12月9日刊发专文评论此书;《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12月16日刊发专文评论此书;《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10月17日刊发专文评论此书;《书摘》杂志2000年12期对此书作了长篇摘录;《作家文摘》杂志2001年1月19日对此书作了专版摘录;《文汇报》2001年4月2日对此书作了专版摘录;《文摘报》2001年4月6日对此书作了专版摘录;《两本关于顾颉刚的新书》,《书品》2001年第3期对此书作了评介;《好书告诉你》(罗志田),《中华读书报》2001年11月21日向读者推荐此书;《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2期刊发长篇书评;《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刊发长篇书评。7.《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32万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中华读书报》2002年8月7日刊发专文评论此书,此篇书评又被人民网、学术批评网等各大学术网站转载;《中国学术》2003年3期发表专门评论文章。8.《述往知来——历史学的过去、现状与前瞻》(30万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9.《史学引论》(主编,41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此书出版后立即被全国20多家大学历史系采用为史学理论课教材。10.《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思想史上的新启蒙时代》,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12.《唯物史观与伦理史观的冲突》合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13、《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论》,编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4.《新史学与新汉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15、《良史的命运》,三联书店,2013年 16.《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商务印书馆,2014 二、论文1. Jian Bozan’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to China’Historical Scienc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June 1991.2. Historiography Trends in New Period,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Spring 1996.3.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in the Last Fifty Year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Autumn 2004.4.《新时期史学思潮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2期;《新华文摘》1994年6期全文转载;《历史学》1994年6期转载;《历史学年鉴·1995》摘要评价;《文摘报》1994年4月10日摘要报道。5.《翦伯赞与中国历史科学的理论建设》《历史研究》1990年3期。《中国现代史》1990年7期转载。6.《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历史研究》2004年1期(纪念《历史研究》创刊50周年专号);《新华文摘》2004年8期主体转载;《历史研究》2004年4期发表《对〈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一文的几点看法》的文章,回应此文;《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3期节要转载此文。7.《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文史哲》1988年1期《人民日报》1988年2月22日摘要介绍;《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2月26日摘要介绍;《解放军报》1988年3月18日摘要介绍;《文汇报》1988年3月6日摘要介绍;《文摘报》1988年2月11日摘要介绍;《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8年3期摘要介绍;《历史学》1988年3期转载;《文史哲》1988年 3期发表黎澍的回应文章;《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黎澍著)一书收录此文。《世纪回望》(20世纪重要论文选编,张岱年主编)一书收录此文。8.《阶级观点再认识》《史学理论》1988年2期。《文摘报》1998年8月3日摘要介绍;《中国史研究动态》1988年10期摘要介绍;《中国历史学年鉴·1989》摘要介绍;《新华文摘》1988年10期作为要文转载;《历史学》1988年8期转载;《史学理论》1988年4期发表学者沈立邦的回应文章;《东岳论丛》1990年1期发表学者孟庆仁的回应文章;《中国改革备忘录》一书认为此文的基本论点“是1988年史学界理论研究的一大突破”。9.《实证追求与阐释取向之间的百年史学》《文史哲》1997年6期;《新华文摘》1998年3期作为要文转载。10.《翦伯赞:整合两大学术谱系的史坛巨子》《北京大学学报·北大百年校庆纪念特刊》1998年2期。11.《从偏重方法到史论并重——四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历史科学的变动之一》《文史哲》1991年3期;《历史学》1991年9期转载。12.《历史研究的致用寓于求真之中》《文史哲》1993年6期;《历史学》1994年3期转载。13.《关于建立“史学社会学”的初步设想》《文史哲》1995年3期;《新华文摘》1995年9期摘要刊载。14.《中国当代史学思想基本走向:就〈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答客问》《文史哲》》1996年6期。15.《德才学识兼具的一代良史翦伯赞》《文史哲》1997年1期。16.《全国史学理论讨论会在天津召开》《文史哲》1986年6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17.《“历史”与“科学”》《文史哲》2000年3期;《新华文摘》2000年9期全文转载。18.《80年代的“新启蒙”与黎澍》《文史哲》2002年2期。19.《探索中国当代史学思潮的变迁——王学典教授访谈录》(邓京力采访)《文史哲》2001年3期。20.《人文前沿·特约评论人语》《文史哲》2004年4期。21.《人文前沿·特约评论人语》《文史哲》2004年6期。22.《放逐“现实” 回避“问题”:90年代学风的致命伤》《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8期;《新华文摘》2004年21期作为要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5期转载。23.《〈“历史与现实”关系问题的再检讨(笔谈)〉编者按》《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8期;《新华文摘》2004年21期转载。24.《“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知识论命题》《史学月刊》2003年1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1期转载;《纪念顾颉刚先生诞辰110周年论文集》一书收录此文。25.《历史科学的基本观念在变动》《近代史研究》1993年1期。26.《翦伯赞与中国当代史学界的历史主义思潮》《史学理论》1987年2期。《史学情报》l988年1期摘要介绍;《历史学》1987年5期转载。27.《史学,危机何在》《史学理论》1988年3期。28.《从强调一般到注重特殊——四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历史科学的变动之一》《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4期;《历史学》1993年2期转载。29.《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的一部“掘井”之作》《史学理论研究》1993年2期。30.《历史研究的民间取向值得倡导》《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3期《史学新书评·1999年》一书收录此文;《1997——1999年史学评论状况评析》(《史学月刊》2001年2期)重点评析了此文。31.《向内转:市场经济背景下历史的应有选择》《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2期32.《从追求致用到向往求真——四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历史科学的动向之一》《史学月刊》1999年1期。33.《史学界的思想解放应向纵深发展》(合作)《回顾与展望》国家教委社科中心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34.《新时期十年史学思潮演变》(香港)《法言》1989年3期。35.《五十年代初期的史界传统学人》《读书》1995年5期。《流年岁影》(张中行著)一书充分肯定此文的学术价值;《中国现代学术文化随笔》一书收录此文;《重读大师》一书收录此文。何兆武在《读书》1995年10期著《若干回忆》回应此文。36.《良史的命运:翦伯赞之死的文化意味》《读书》1998年12期;美国《华夏文摘》(“全球首家中文电脑期刊”)全文转载;《精神的光芒:一代人的心灵历史》一书收录此文。37.《斯大林地理环境观评析》《山东大学学报》1988年4期;《马克思主义研究》1989年3期转载。38.《发掘乡村:21世纪初叶中国历史知识的增长点》《山东大学学报》1999年3期。《历史学》1999年11期转载。39.《征服与同化是既定历史条件下民族交往的基本形式》《东岳论丛》1989年1期;《文摘报》1989年2月25日摘要介绍;《历史学》1990年3期转载。40.《偶然性、可能性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东岳论丛》1992年4期;《历史学》1992年11期转载。41.《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中的历史主义学派论略》《东岳论丛》1995年1期;《新华文摘》1995年5期摘要刊载;《历史学》1995年3期转载。42.《〈中国历史学反思专栏〉编者按》《山东社会科学》1988年3期。43.《建国后农民战争史研究的反思》《山东社会科学》1988年3期;《光明日报》1988年8月报道。44.《在反封建的文化背景下更深入地研究胡适》《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 1期。45.《新时期十年的历史学评估》(合作)《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 1期;《历史学》1989年3期转载。46.《〈毛泽东的历史理论再认识专栏〉编者按》《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3期。47.《毛泽东关于农民战争论述的理论意义》《山东社会科学》1990年2期。48.《评〈政治与科学之间的历史编撰〉》(合作)《山东社会科学》1992年1期;《历史学》1992年3期转载。49.《史学的新世纪:走学科整合之路》《山东社会科学》1993年1期。50.《论翦伯赞关于历史学社会作用的理论》《历史教学问题》1989年5期;《历史学》1989年 12期转载。51.《为创造历史而研究历史》《历史教学问题》1991年1期。52.《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评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总7期)。53.《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合法性危机及其克服》《山东大学报》1999年1月6日。54.《从“五四”到“抗战”:唯物史观派历史观念的重要变动》《齐鲁学刊》2000年3期。55.《“假问题”与“真学术”:中国社会形态问题讨论的一点思考》《东岳论丛》2000年4期。56.《语境、政治与历史:义和团运动评价50年》《史学月刊》2001年3期;《中国近代史》2001年7期转载;《义和团研究一百年》一书收录此文。57.《历史是怎样被叙述的——论历史知识的人文主义属性》《我的人文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学者心目中的科学与人文(人文卷)》,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58.《五朵金花:意识形态语境中的学术论战》《文史知识》2002年1期;《北京日报》理论版2002年6月3日转载;《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1月25日摘要推荐此文。59.《思想史上的“80年代”:新时期黎澍侧记》《学术界》2002年1期。60.《近20年间中国大陆史学的几种主要趋势》《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1期。61.《20世纪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学术史意义》(合作)《东岳论丛》2002年2期;《新华文摘》2002年8期摘要刊载。62.《华岗与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传统的形成》,《光明日报》2003年6月3日A3版。63.《论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问题》《东岳论丛》2004年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术文摘》2004年2期转载。64.《〈名家主持: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编者按》《东岳论丛》2004年1期65.《十九世纪的自然科学与历史学:塑造、同化与区别》《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2期;《科学技术哲学》2004年4期转载。66.《现代学术史上的唯物史观——论作为“学术”的马克思主义》《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11期。67.《中国智慧与西方文明的对话与交流是可能的——卫礼贤〈中国心灵〉及其〈中国经济心理〉读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期《东西方之间——中外学者论卫礼贤》一书收录此文; 《卫礼贤:两个世界的使者》(德文版,2003年,主编克劳斯·黑尔舍)收录此文。68.《从排斥政治到兼容政治——评〈中国政治通史〉》《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4期。69.《大学校史与学术史的关联——读〈青岛海洋大学大事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6期。70.《一份正在崛起的学术期刊:评〈山东社会科学〉》《光明日报》2004年10月28日C1版。71、《学术著作是活历史》《中国青年报》2004年10月9日《青春中华首届中国青少年读书周特刊》。72、《特约评论人语》,《文史哲》2005年4期73、《从“历史理论”到“史学理论”——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6期陈启能等主编《消解历史的秩序》(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收录此文74、《意识形态与历史:近50年来农战史研究之检讨》,《史学月刊》2005年7期75、《特约评论人语》,《文史哲》2006年2期76、《从“战士”到“学者”——访老辈史学家赵俪生先生》,《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3期77、《在创造历史中研究历史》,《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4期78、《选择一种更符合学术本性的论文注释体例》,《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 6期79、《欧洲汉学与美国中国学对峙下的民国史学界》,《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 5期80、《唯物史观派史学的学术重塑》,《历史研究》2007年 1期81、《治学的功力与见识》,《文史知识》2007年6期82、《“二十世纪中国史学”是如何被叙述的——对学术史书写客观性的一种探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年2期。83、《新史学和新汉学:中国现代史学的两种形态及其起伏》,《史学月刊》2008年6期84.《当代史研究的开展刻不容缓》,《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85.《“80年代”是怎样被“重构”的?》,《开放时代》2009年第6期86.《六十年来中国史学之变迁》,《文史知识》2009年第8期87.《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顾颉刚——写在《顾颉刚全集》出版之际》,《光明日报》2011年1月11日第13版88.《华岗: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范式的构建者》,《文史哲》2011年第5期89.《“红楼梦研究”大批判缘起揭秘——两个“小人物”致函〈文艺报〉的事是否存在?》,《中华读书报》2011年9月21日第5版90.《学术与意识形态的高度绾合——山东大学1950年代文科辉煌的由来》,《山东大学报》“110周年校庆特刊”2011年10月11日。91.《〈尚书〉学:从顾颉刚到刘起釪》,《文汇报》2011年4月4日第7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尚恩教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hane-english.com.cn/view/57518.html

标签: 山东大学
分享给朋友:

“山东大学王学典怎么样 王学典的著作一览” 的相关文章

山东大学工业工程怎么样 工业工程的就业方向是怎样的?山东大学的

工业工程的就业方向是怎样的?山东大学的?山东大学的管理学院和机械学院怎么都有工业工程专业,这两个有区别吗?山东大学工业工程研究生好考吗?山东大学济南机械工程学院怎么样?关于山东大学的工业工程硕士。本文导航工业工程的就业方向是怎样的?山东大学的山东大学的管理学院和机械学院怎么都有工业工程专业,这两个有...

山东大学出路怎么样 山东大学最低档次多少

山东大学出路怎么样 山东大学最低档次多少

山东大学怎么样?? 是不是重点大学? 就业如何??山东大学化学类就业前景,山东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比较,就业前景如何?本文导航山东大学最低档次多少山东大学化学系怎么样济南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哪个好山东大学最低档次多少千万别去山东大学,谁去谁后悔,一直在没落,校领导忙着给老外找女学伴,这样的学校没前途,男...

山东大学经济类怎么样 山东大学财经专业怎么样

山东大学经济类怎么样 山东大学财经专业怎么样

山东大学的经济学院怎么样?山东大学经济学类好不好 全国能第几?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与经济研究院有什么区别?在山东大学读经济学专业是一种什么体验?山东大学和四川大学经济学哪个更好。本文导航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各个专业排名山东大学财经专业怎么样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与经济研究院有什么区别?二本经济学最好就业四川大学经...

山东大学的车辆工程怎么样 山大车辆工程如何?

山东大学的车辆工程怎么样?考研的话过多少分就可以上?山东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如何?山大车辆工程如何?山大车辆工程怎么样啊,和合肥工业大学比,哪?山东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怎么样?山东大学的机械实力不错,车辆工程很不好吗?本文导航山东大学的车辆工程怎么样?考研的话过多少分就可以上?山东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就...

山东大学在职博士怎么报名 山东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好考吗

报考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对工作经验有要求吗?怎么申请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学位?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怎么报名?本文导航山东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好考吗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目录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含金量高吗山东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好考吗同等学力对工作经验没要求以此方式报考山东大学在职研,拥有专科及以上学历便可报名。...

山东大学的自动化怎么样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自动化好不好

山东大学的自动化专业在全国高校排名有多少?山东大学的自动化专业怎么样?山大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好吗,难考进去吗?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山东大学的自动化类咋样,山东大学自动化专业排名。本文导航山东大学的自动化专业在全国高校排名有多少?山东大学的自动化专业怎么样山科自动化研究生好考吗山东电气...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