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归纳题型 高中数学该如何归纳和总结所做的题型
如何归纳公务员考试的题型?高中数学该如何归纳和总结所做的题型?公务员考试归纳概括题型的做题方法,公务员考试概括归纳题型做题技巧,怎么整理数学同类题型?小学应用题题型归纳有哪些。
本文导航
如何归纳公务员考试的题型
公务员考试分为笔试、面试。
笔试
1)行测考核模块有“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判断推理、资料分析、数量关系”。
①言语理解,题型:"语句表达、阅读理解、逻辑填空"
②判断推理,题型:"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③资料分析,题型:"资料分析、表格资料分析、图形资料分析、混合型资料分析"
④数量关系,题型:"数字推理、数学运算"
⑤常识知识涉及"国情、省情、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生活与地理、人文历史"等。
2)申论题型:"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贯彻执行、提出对策、文章写作"等。
面试考核题型有“综合分析、人际关系、应变能力、岗位匹配、计划组织与协调、言语表达”等。
高中数学该如何归纳和总结所做的题型
这个嘛,不妨耐下心来,看那些做过的题,或者说是自己曾做出的题,看自己做题时候的切入点,
通过什么建立的关系式子,又是怎么转化的题目的问题
(这还是要从最简单的地方下手去做,从最基本的初始的解决方法来总结)。
看书看什么地方呢,我举个例子,比如刚学椭圆的时候,
并不是告诉你椭圆的那个x^2/a^2+y^2/b^2=1的式子吧,
而是告诉你椭圆是到两个点距离之和的点的轨迹。至于证明过程*就是求方程的过程,
是先为了简介把两个点(就是原来的焦点)定义了在x轴上,设出了原点是这个图形的对称中心,
定义了c和a的大小,之后得到了一个根号下加另一个根号下的东西之和为2a。
这是原始的椭圆方程,根号下[(x+a)^2+y^2]=2a-根号下[(x-a)^2+y^2],
之后完全平方得到根号下[(x-a)^2+y^2],=a-c/a*x,
这个就是大概书上椭圆第二性质,到定点与定直线之间距离之比,
也就是说它他并不是椭圆这个“纯定义”直接包含的,纯的定义中只有距离之和为定值这一条件而已,
之后再平方解得了这个题目。得出了x^2/a^2+y^2/b^2=1,这个所谓的真正学生熟知的“新定义”。
事实上很多地方,我估计你都存在盲点,比如把这个方程当成定义,有两个性质,距离和为定值,距离为定比,等等累死的盲点。所以很多时候,不能很好的看出他的本质。
做题时,注意总结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比如函数求取值范围,可以设出函数值,求二次函数的derta什么的,比如y=x+1/x在x>0时取值范围似得
,问题这类题有时是从未知来说比较简单,有时也可能是从所求的本身这个东西的存在行来说(即存在x使,y等于什么什么)
比如解析几何,关于一条未知直线的出现,可以有很多设法,有的简单,有的繁。
比如可以设出直线上与椭圆两个交点,利用他们互相推导,
出现某些长度也可以把直线写成x=t*cosa+x0,y=t*sina+y0,(x0,y0)定点,设的是两个变量t和角a。
等等
,我们要从问题本身去更好的切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寻找思路,如何更便捷的看待问题,
看待给出的貌似无关实际上把问题定下来的条件。
大半夜的有点感慨
也不知怎么说好,总之努力吧
,不要留下遗憾。
公务员考试归纳概括题型的做题方法
看公务员考试归纳概括题目中问的是什么
①如果题目中问的是:意义;就去找有利于什么、有什么好处。
②如果题目中问的是:问题;就去找缺点。
③如果题目中问的是:观点;就去找专家、群众或者单位人员说的话。
如果要求全面的话那就要看你能不能找全,这个我也帮不了你。
④关于分类合理的问题,或者说要求你适当的分类再概括
概括的太大了,一不小心就会漏掉一些点。所以分类一定要把握好度,既不大也不小。
一般来说公务员考试归纳概括题目从考虑主体的方面来做,比如说,我是作为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务员代表的是一个公会或者政府,那么考虑问的时候就要考虑从政府的角度,社会的角度,个人的角度出发。不可能把所有的分类都分的特别完整,但是考生从这些角度去分析问题是完全没有错误的。
这个题型是非常考验公务员考生思维的,希望大家都能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自己专业的思维意识,通过考试。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公务员考试概括归纳题型做题技巧
①明确并理解所要概括的对象。
公务员考试归纳概括题目中,第一重要的是对所概括对象的理解,只要把握准了概括的对象,才能有方向的在材料中寻找,如概括措施,对于措施我们比较清晰的能看到的就是做法、对策,多找不同的关键词。
②对材料的深度挖掘。
仅仅凭借一些公务员考试关键词去寻找答案要点是不全面的,往往得分率不会高,因此,对于材料阅读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一些案例类的材料,要从主人公、处境、做法、结果几个方面来考察。
③严格遵循材料。
公务员考试申论题目自始至终都需要考生们贯彻好“材料为王”的思想,最重要的就是在材料中找到契合的要点。归纳概括题目的材料有以下特点:一是当“案例+案例+案例+观点”型材料出现时,可以以观点型材料的结论为主,这种结构大部分情况下,观点可以包含案例的结论;二是当公务员考试高频词出现时,必须抄写或概括;三是首句和尾句的结论性内容,能够将一个自然段的段意进行总结,就可以作为我们要寻找的要点。
公务员考试概括归纳题型做题技巧小编就总结到这里了,祝愿各位考生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有针对性的备考才能事半功倍。更多关于公务员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有关内容,小编会持续关注。
怎么整理数学同类题型?
1、归一问题
【含义】
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
(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
(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
(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
【含义】
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
(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小学应用题题型归纳有哪些?
小学应用题题型归纳有: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平均数问题、归一问题、归总问题、和差问题等等。
1、简单应用题。
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称作简单应用题。
解题步骤:审题——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检验。
2、复合应用题。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主要包括含有解答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和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等等。
3、平均数问题。
该题型的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所以识记并熟练掌握一些固定的数学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例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就可以利用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1”,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2”,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千米/时,所用的时间为1/100小时,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60千米/时,所用的时间是1/60小时,汽车共行的时间为(1/100+1/60)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 ÷(1/100+1/60)=75(千米)。
4、归一问题。
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该题型的解题关键在于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例如: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4774米。照这样计算,织布6930米,需要多少天?
解答这类题型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即需要:6930 ÷(4774÷ 31)=45(天)。
5、归总问题。
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其特点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跟着变化,不过变化的规律相反,和反比例算法彼此相通。
数量关系式: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另一个单位数量。
例如: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800米,6天修完。实际4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因为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作“归总问题”。不同之处是“归一”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800×6÷4=1200(米),所以每天修了1200米。
6、和差问题。
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以及他们的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该题型的解题关键是把大小两个数的和转化成两个大数的和(或两个小数的和),然后再求另一个数。解题规律是用(和+差)÷2 =大数,大数-差=小数,(和-差)÷2=小数,和-小数=大数。
例如: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工人94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46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12人,求原来甲班和乙班各有多少人?
从乙班调46人到甲班,对于总数没有变化,现在把乙数转化成2个乙班,即94-12 ,由此得到现在的乙班是(94-12)÷ 2=41(人),乙班在调出46人之前应该为41+46=87(人),甲班为94-87=7(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小学生应用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