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一年怎么考博 研究生已毕业一年可以考博士吗
研究生已毕业一年可以考博士吗?香港大学一年制硕士毕业可以在国内考博吗?研究生毕业可以再考博士吗?硕士毕业后怎样考博士?
本文导航
研究生已毕业一年可以考博士吗
可以,在职博士的招生对象是已经获得硕士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包括全日制硕士和非全日制硕士,有硕士学位证书的吧在职人员就能报名参加在职博士的学习。在职博士的学习主要有单证在职博士和双证在职博士,参加统考入学的在职博士是脱产式的在职博士,大多数的学校在职博士是采用的脱产式的教学方式,在职博士在完成2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能够获得博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主要问题是绝大部分博导不愿意收非全日制研究生或专业硕士,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香港大学一年制硕士毕业可以在国内考博吗?
可以的。国外也有很多一年制的硕士,只要不小于一年制知名大学的全日制硕士,教育部都予以承认。
条件必须是硕士顺利毕业后,才可以在国内考博。
扩展资料:
新形势下博士生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
教育学者熊丙奇指出,今天国内的博士教育,其首要功能不是培养学术人才,而是满足社会对“具有博士学位人才”的需要,就是对“博士头衔”的畸形需要,这导致博士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而质量急剧下滑。
因此,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博士教育只保留“不起眼”的学术功能,从根本上把大学“还原”为教育机构、学术机构,只追求教育价值和学术价值。
根据学科性质,博士生教育应该是“象牙塔”里的科研学术训练,而不是大众教育。我们必须明确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博士生教育应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重视理论性、基础性学科的人才培养,而不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博士生教育与硕士生教育的学科结构应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目前所授予的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二者的学科结构很接近。这种结构雷同,一方面说明了博士生教育要以硕士研究生教育为基础,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没有真正体现博士生培养目标与硕士生培养目标的不同。
博士的就业领域应该以研究和教学为主,美国70%以上的博士毕业后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2006年我国博士生毕业后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人数的比例仅为46%。该比例的下降说明更多博士进入其他领域就业,这与博士培养初衷有所偏离,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我国博士增长速度较快和结构的不合理。
按照“研究者”来定位博士生,那么博士生就应该获得相应的工资,就应该具有“指导教师的科研合作伙伴”的地位。如此,他们在经济上就能够自主,在科研上就可以独立进行研究课题的规划和设计,在研究的道路上就能够更自由地进行探索,博士生创新的限制性因素就可以大大降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博士
硕士生毕业可以直接考博士吗
博士报考条件如下:
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毕业生(最迟在毕业前获得硕士学位);同等学力考生须获得学
士学位后6年或6年以上(从获得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进修过硕士阶段主干课程至少5门且
成绩合格,并在相应的科研领域做出突出成绩者.
同等学力考生须至少加试硕士生主干课程3门(含1门政治理论);通过在职申请(攻读)获
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须至少加试硕士生主干课程1门;跨学科(一级学科)报考的考生须至少加试
硕士生主干课程1门;通过在职申请(攻读)获得硕士学位且跨学科的考生须至少加试硕士生主
干课程2门(加试科目不足者从该专业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中补足)。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学科报
考,且一般应报考委托培养博士生。
硕士毕业后怎样考博士
硕士考博士,没有统考,选择博导最关键。考试由学校自主命题。一般考外语和两门专业课。专业课考什么因学校而异,直接到想考的学校查。
首先和你需要报考的导师联系一下,介绍你的情况,如果导师对你满意并且当年还有招生名额,你就报考他,然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入学考试,一门外语和两门专业课,,一切和考研差不多,不过导师起得因素大得多,考研一般线过的比较多导师没权利踢你的,考博你考满分300分导师说不要还是不要,不需要任何理由,调剂也基本不可能所以建议报导师前咨询一下他的意见.
研究生(Postgradu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科研机构开展,以研究生为最高学历,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 在中国,研究生主要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研究生是通过拥有各高等院校举办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学制最少为2年或3年;
非全日制研究生在2017年以前主要是指在职研究生,主要通过十月联考、同等学历申硕、一月统招在职研究生等方式进行招生;从2017年(包括2017年)起,双证在职研究生统一命名为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一同参加12月底的全国统考,划定相同分数线,毕业时同样获得双证。
中文名:研究生
英文名:Postgraduate
类 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学校类型:有硕士点、博士点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代表单位: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