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兄唐七岁女 小女孩古诗意思
七岁女是哪个朝代的,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送兄七岁女本诗表达了谁对谁的怎样之情?送兄古诗七岁女拼音版,七岁女古诗解释,送兄的古诗意思。
本文导航
古代女生年龄叫什么
七岁女是唐朝的。
七岁女是初唐武则天时代的一位神童,作诗《送兄》,姓名及生卒年不详,《全唐诗》载称:“女子南海人”,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
“别路”“离亭”对举,点明送别的地点。古代驿路上每隔五里、十里设有亭舍,以供行人歇息,送别的人也常在这里饯行。
“云初起”点明送别的时间。除了雨天,“云初起”的时间一般在早晨和黄昏,这里当指黄昏。
“叶正飞”点明送别的时令—秋天。景语皆情语,这里以“云初起”衬托其兄起身上路,以“叶正飞”暗示别情的无奈和心绪的失落。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选取的是与送别时的心情互为表里的颇具象征性的事物,读来令人平添几分伤感。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这两句诗可意译为:“(我)所感叹的是人与大雁不同,人不能象大雁一样一起回归,”只好在这里分手。这两句是以雁作比,直接抒情。雁是候鸟,秋天成群结队往南方飞去。以雁入诗,既切秋景,又恰到好处地抒写了离情。
《礼·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足俞。”“兄之齿雁行”,言兄弟出行,弟在兄后,后以“雁行”借代兄弟,所谓“雁行有序”。看来,此诗中的“雁”并非泛泛的景物,而是小作者匠心独运,以寓“送兄”之意。“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古代交通不便,且难免遭遇剪径之徒,因此出门就成了令人挂怀的大事,旅行役诗词也就成了古代诗歌的一大门类。
《送兄》一诗,字数如此省俭,语言明白如话,意境清新高妙,却不多见;何况出自七岁女子之口,且在朝堂上脱口而出,岂不令人叫绝!诗无达诂,但能引起联想。
云深不知处出自哪首诗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所感叹的是人与大雁不同,人不能象大雁一样一起回归。
出自唐代一位七岁女童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送兄》
原诗:
送兄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译文:
哥哥啊!这就是我们要分手的大路了。云彩飞起,路边有供人休息送别的凉亭。亭外,是秋叶在飘坠。而我最悲伤叹息的就是,人,为什么不能像天上的大雁呢?大雁哥哥和妹妹总是排得整整齐齐,一同飞回家去的啊。
扩展资料:
关于这首诗,所传甚少,独在《全唐诗》方见之,对作者的介绍是“如意中女子”,其真名实姓、生卒年月、何地之人等皆无从考证,唯能全凭《全唐诗》注解了。《全唐诗》写道:“女子南海人”,“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由此大致能推断,诗人是南海人,此诗出自唐武则天时代。
参考资料:送兄——百度百科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写小女孩送别兄长时的场景描写,表达出了双方之间真挚的同胞亲情。
《送兄》是唐代一位七岁女童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如下: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译文:哥哥啊!这就是我们要分手的大路了。云彩飞起,路边有供人休息送别的凉亭。亭外,是秋叶在飘坠。而我最悲伤叹息的就是,人,为什么不能像天上的大雁呢?大雁哥哥和妹妹总是排得整整齐齐,一同飞回家去的啊。
扩展资料
诗前两句写别时的场景,借景寓情,以离别的路上见到的云喻兄长四海飘泊,又以离亭边的树枝象征着兄长即要离开亲人,离开家乡。
后两句抒情,移情于景,诗人感叹人不如雁,雁尚能相亲相近,同往同归,不分不离,而人生老是离别,叫人感伤嗟叹,表现心境的不平静和离别亲人的失落感。这首诗语言自然朴素,情感含而不露,深沉真挚,耐人品味。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所传甚少,独在《全唐诗》方见之,对作者的介绍是“如意中女子”,其真名实姓、生卒年月、何地之人等皆无从考证,唯能全凭《全唐诗》注解了。
《全唐诗》写道:“女子南海人”,“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由此大致能推断,诗人是南海人,此诗出自唐武则天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送兄
《送兄》古诗加拼音
送兄(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
作者:唐朝·七岁女子
别bié路lù云yún初chū起qǐ,
离lí亭tíng叶yè正zhèng飞fēi。
所suǒ嗟jiē人rén异yì雁yàn,
不bú作zuò一yī行háng归guī。
小女孩古诗意思
送兄
唐 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
注释
①七岁女:姓名不详,写此诗时年仅七岁。
②题下原注: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
③离亭:驿亭。古时人们常在这个地方举行告别宴会,古人往往于此送别。稀:形容树叶稀疏寥落的样子
④归:一作“飞”。
译文
送兄哥哥啊!这就是我们要分手的大路了。云彩飞起,路边有供人休息送别的凉亭。亭外,是秋叶在飘坠。而我最悲伤叹息的就是,人,为什么不能像天上的大雁呢?大雁哥哥和妹妹总是排得整整齐齐,一同飞回家去的啊。
《送兄》这首诗出自《全唐诗》,是一个七岁女童写的一首五绝。全诗二十字,表达了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依不舍的深情。诗中写景的气氛和离别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对照,显得自然、诚挚,艺术技巧相当高妙。
送兄关于这首诗,所传甚少,独在《全唐诗》方见之,对作者的介绍是“如意中女子”,其真名实姓、生卒年月、何地之人等皆无从考证,唯能全凭《全唐诗》注解了。《全唐诗》写道:“女子南海人”,“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由此大致能推断,诗人是南海人,此诗出自唐武则天时代。
送兄或许真是时势造就,一个七岁女童,大堂之上,面对武后和群臣,应声做诗,且情态如此逼真,字数如此俭约,不得不另后人仰慕。
送兄此诗第一层:“别路”、“离亭”,相当于驿站,是古代送别、饯行的处所。点明地点,暗含事件,感情由此铺开。“云初起”,要么是清晨,要么是傍晚,要么是雨后天开。但一切景语亦为情语,一语双关,亦指心中“愁云初起”。“叶正稀”,结合下句中诗人触景生情联想到的“雁”来推断,应该是在一个秋风萧瑟的季节。秋风紧,黄叶飘零,“离亭”前的落叶,为秋风扫荡,渐次稀疏,着实苍凉,着实沉重。
送兄第二层:古人送别有折柳相送,寓“留”于“柳”的习俗。此处的叶,可能就是柳叶。前面不断有人送别,使得柳条折尽,渐渐稀少,真是一条柳枝一片心。而现在,尽管柳条稀少,但她还是要再折一枝赠与兄长,此中惆怅叫人难以消受。至此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送兄诗人静静地站立,眼望兄长渐去渐远,马蹄声终于被重叠的山峦阻隔。心中更是生出对于人生、对于命运的自怜叹惋。“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雁的迁徙,总是结队成行,同出同归。可是人迫于环境所限、条件所囿,而不能与兄随行,而兄去妹留,各自孤单,再也不能心心相印了,诚为可叹。并且,这一“归”字可以做两种分析,一者:妹在家,兄启程外出。那么,这里的“归”便是“同出同归”的意义了,诗人大部分的思想放在了兄长身上,是对他一路风尘、外行凶吉的牵挂;一者:两人皆在外,或是寄人篱下,或是流落他乡。此时兄长启程,回返故里,而独留妹一人不与同归,此间便更生出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对身如浮萍、命如蝉翼的慨叹。
送兄古诗注音版
白话释义:
哥哥啊!这就是我们要分手的大路了。云彩飞起,路边有供人休息送别的凉亭。亭外,是秋叶在飘坠。而我最悲伤叹息的就是,人,为什么不能像天上的大雁呢?大雁哥哥和妹妹总是排得整整齐齐,一同飞回家去的啊。
《送兄》
【作者】佚名;【朝代】唐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送兄》是唐代一位七岁女童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通过送别兄长时的场景描写,表达出真挚的同胞亲情。前两句写别时的场景,借景寓情,以离别的路上见到的云喻兄长四海飘泊,又以离亭边的树枝象征着兄长即要离开亲人,离开家乡;后两句抒情,移情于景,诗人感叹人不如雁,雁尚能相亲相近,同往同归,不分不离,而人生老是离别,叫人感伤嗟叹,表现心境的不平静和离别亲人的失落感。这首诗语言自然朴素,情感含而不露,深沉真挚,耐人品味。
关于这首诗,所传甚少,独在《全唐诗》方见之,对作者的介绍是“如意中女子”,其真名实姓、生卒年月、何地之人等皆无从考证,唯能全凭《全唐诗》注解了。《全唐诗》写道:“女子南海人”,“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由此大致能推断,诗人是南海人,此诗出自唐武则天时代。
文章赏析:
诗人静静地站立,眼望兄长渐去渐远,马蹄声终于被重叠的山峦阻隔。心中更是生出对于人生、对于命运的自怜叹惋。“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雁的迁徙,总是结队成行,同出同归。可是人迫于环境所限、条件所囿,而不能与兄随行,而兄去妹留,各自孤单,再也不能心心相印了,诚为可叹。并且,这一“归”字可以做两种分析,一者:妹在家,兄启程外出。
那么,这里的“归”便是“同出同归”的意义了,诗人大部分的思想放在了兄长身上,是对他一路风尘、外行凶吉的牵挂;一者:两人皆在外,或是寄人篱下,或是流落他乡。此时兄长启程,回返故里,而独留妹一人不与同归,此间便更生出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对身如浮萍、命如蝉翼的慨叹。
浓浓情谊,如诉如泣,尽融于字里行间。而全诗寥寥数语,连题目仅二十二字。用字之俭约,另人折服。题目“送兄”,点明主旨,定下全诗的基调,是送别兄长。
至于上面推测的种种情况,全无交代,给人很大的想像空间。而与此相比,后来大诗人李白的《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送族弟单父主薄凝摄宋城主薄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留饮赠之》等很多这样的诗标题就大为失色了。
此诗前两句表明了地点和大致的时间,大肆渲染了送别的场景。心中的惆怅、离别的情怀跃然纸上,如江如河,翻涌不息,却仅用了十个字;后两句也是十个字,突出了“雁”、“一行”、“归”,使得感情再次升华到一个相当高的层面上,由送行也到了对人生的慨叹,对身世的质问,情长纸短,惜墨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