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研史料分析题怎么写 历史考研?
历史考研,历史考研,历史的试卷分析怎么写?
本文导航
历史考研
2009年考研历史学大纲解析
2008-8-8 13:54
一、考试结构分析
2009年历史考研大纲和2008年的相比,基本没什么变化, 只是在附录部分增加了2008年历史学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一部分内容,考生可以通过对2007年和2008年历史学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来揣摩和把握今年命题的思路和趋势,从而增加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09年的考生有了两年的真题和参考答案就可以分析和总结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这相对于2008年的考生来说,又增加了很多优势。因为2009年历史学考研大纲的考查范围和2008年的一样,这样2008年的历史学考研真题的考查重点和难点无疑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这为考生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2009年的历史学考研大纲删掉了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分析的内容,也没有增加2008年考试分析的内容。因为2009年是历史学统考的第三年,很多考生对统考的概念也清楚了,心理的恐慌也降低了,而且有2007、2008年两年的真题,考生对考研的要求也能把握住了。
2009年考研历史学大纲在考查目标、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方面仍然沿袭了2008年的形式,试卷内容结构和试卷题型结构也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试卷题型结构仍为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和简答题。其中简答题占的比重仍然很大,总共4个题,120分,占试卷总成绩的40%. 在试题容量上,各科所占比例和2008年的一样,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同样以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为主,两者约占60%的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占约40%的内容。
二、考查范围
2009年大纲在考查范围上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动自在情理之中,反映了考试中心专家在经过去年的实践后进行了认真的调研与反思,发现2008年的考试难度和大纲范围适合大部分的考生,也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考查意义。新的历史学考研大纲体现了历史学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与合理性,反映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对考生的历史学基础的基本要求,也能体现出对考生公平和规范的原则。
2008年历史考研的难度比2007年有所增加。这就是说,2009年考试的难度和2008年的应该差不多,不会像2007年难度那样低,因为2007年是第一年统考,命题总体表现得比较谨慎,紧扣《考试大纲》,相对而言没有偏题、怪题、难题,重点集中在基本知识点和对考生基本功的考查上。而2008年的考题明显比2007年的难度偏大,由此可见,2009年历史学考试的难度不会比2008年的难度低。
根据2008年的考试真题,我们可以看出,难度上应该不会太大,考生仍要以基础为主,兼顾透彻和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紧扣大纲,平时多练习中等难度试题。大纲里涉及到的基础知识都要认真掌握,把基础打好,同时要把握住重点,为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做好基础。考生可以参考去年的考题,对自己的实力做个大致的了解。
2009年的大纲没有大的变化,说明各大高校也比较认可2008年的考试难度和范围。现在各大高校对历史专业的研究生招生状况没有明显的增加,而考生的总报名数在上升,各大高校也是希望通过这种考试的难度来满足自己学校招生的规模。各大高校在选择考生的时候往往更注重的是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运用。基础知识是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考查的重点,重点知识是材料分析和简答题考试的重头戏。考生复习的时候更要明确范围,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按照大纲的要求范围来复习,针对性会更强!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2009年中国古代史的比例及重要地位
历史学专业综合考试试卷满分是300分,考试时间是180分钟。答题方式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在整个历史专业综合考试中,中国通史占50%,其中中国古代史占30%,也就是90分的内容,这个分值决定了它的重要地位。中国古代史的分值占了中国通史的60%,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分值比起来,它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而且中国古代史在大纲中只有八章的内容,而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是十五章。由此我们更加可以看出来中国古代史是内容少而分量重,必须好好把握,拿出足够的时间来复习。
二、对2009年中国古代史大纲调的宏观分析
2009年新大纲出现以后,对2008年和2009年历史考研大纲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2009年中国古代史大纲没有任何变化,这可以看出,2008年历史考研大纲的考试范围和难度对大部分考生来说都很适合,这也是以后大纲范围的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各大高校在选择考生的时候往往更注重的是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运用。基础知识是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考查的重点,重点知识是材料分析和简答题考试的重头戏。因为2009年和2008年中国古代史的大纲没有明显的变动,考生复习的时候更要明确范围,不在大纲范围内的就不要去浪费时间关注了,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按照大纲的要求范围来复习,针对性会更强!
三、对2009年中国古代史重点知识点解析及考点分析预测
(一)首先,对2008年中国古代史考试大纲及考题的分析
今年是历史学实行专业综合考试的第三年,从去年的考题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去年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来看,考查的都是一些重大、重要,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就中国古代史来说,大纲里总结出了八个点:分别为,一、中国历史的开端;二、夏商西周;三、春秋战国;四、秦汉;五、魏晋南北朝;六、隋唐五代;七、宋、辽、西夏、金、元;八、明清(前期)。从2008年的考试真题来看,考试题和大纲的联系比较紧密,出现的考题一般都在大纲的范围内,没有太难太偏的题出现。考的内容也都是大面上的,不像统考之前各个学校自主命题的时候出现一些很细节的题,让人无法把握。
从出题形式和内容来看:
2008年选择题方面,选择题一共是20个,而中国古代史占了5个,占了总选择题的四分之一,出题范围涵盖整个中国古代史。出题的难度可以看出,都是可以从教材里直接找到答案的。这就很明显看出,一定要把基础的知识点都掌握好,这样才不会在选择题上失分。
名词解释出现两个,第一个是夷陵之战,第二个是“三饷”加派。史料分析题一个,综合性比较强,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里面很重要的制度——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一直是考研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统考之前,很多学校都把对九品中正制的考查作为重点,无论是简答还是论述还是材料分析,这个考点一直被关注。由此可见,对重点知识的把握是考生必须认真做好的工作。对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在复习的过程中做好笔记。这样冲刺阶段就可以提高效率,节省翻教材的时间。
简答题一个,考查的是元代的行省制度及其意义。这是大纲上的要求范围内的,是重点知识,对很多考生来说很好把握,所以比较简单,在答题的时候一般不会出现失分的现象,因为很多教材和海文历史辅导班老师的讲义上都有明确的答案。只是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全面,该得的分一定要得分。像这种类型的简答题30分,要做到拿到最好的成绩。
(二)对中国古代史2009年重要知识点分析及考点预测
1、考试方向的总预测
上面我们分析了2008年的考试大纲的考查范围和考试真题,并对两者的联系做了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历史学专业综合考试出现后,新的考题更加注重大面上的东西,不会出现很偏的题,尤其是在简答题方面。2009年历史考试的难度和去年相比,应该不会出现大的变化。所以2009年太难太偏太无法下手的考题一般不会出现。大家只要掌握好大纲范围内的基础知识点,选择和名词解释题方面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材料分析题一直是考生觉得比较难把握的题型,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实只要把基础和重点知识掌握好了,材料分析题也是可以很容易得分的。比如,2008年的材料分析题,我们可以看出第三问里问到九品中正制设立的背景和影响,我们就可以猜测出,第一、第二问的问题也肯定和九品中正制有关,所以答题时的总思路就会出现。简答题出的一般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所以要分清主次,把握住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去年的出题来看,像行省制度这样重要的制度是最容易考查的,一定要重点掌握。这样的题在往年各个学校自主命题时就经常考到。所以在准备2009年历史考研的过程中,可以参看往年一些重点学校关于中国古代史的考试真题。对于把握大方面和重要方面的知识来说还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尤其是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学校的历年考试真题都可以拿来看一下。
中国古代史在综合考试中占的比重仍然为30%,和去年相比,没有变化,所以今年在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史料分析题和简答题方面,应该在出题量和具体题型占多大分值上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具体请参照上面分析的关于2008年真题里各个类型的题所占比重)应该指出的是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都是重要的历史时期,其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政治制度要好好把握。
2、重要知识点的梳理分析及考题预测
因为2009年和2008年中国古代史的考研大纲没有出现任何变化,所以很多考生按照2008年的大纲来复习是很好的,没有白费功夫。大部分的考生都是先从复习中国古代史开始复习的,所以可以值得肯定的是,考生继续按照原来的复习计划复习就可以。
重要知识点分析:
(1)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
这是秦朝时期很重要的内容,有可能会出现简答题。
(2)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
汉朝有很多政策和制度是继承了秦朝的,但是也有一些自己的创新,要注意比较。文景之治是历史上有名的时期,和贞观之治同等重要。对于文景之治时期采取的措施及历史意义要好好掌握,最好把贞观之治和文景之治作个比较,可以从背景,具体政策,措施,意义方面来比较。
(3)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
汉武帝在位时的政策和措施要掌握,并且要掌握对汉武的的评价。评价的时候要客观,公正,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去评价。
西汉的强盛要注意和唐朝和康乾盛世做比较。这是一个很大面的题,出现简答的机会比较大。而且这是一种对综合能力的考察,需要在综合复习的时候进行整理,尤其是在初步复习完整本书后要从宏观上把握一下一些大的方面的总的相通性和相异处。
(4)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
这两个名词解释,第一个是关于战争的,第二个往往很多考生在复习的时候也没有当作重点去把握,所以很多考生反应比较难。以往考试中战争类型的题不容易在名词解释里出现,但是2008年的名词解释里出现了这样的题,我们要提高警惕,这些我们平时忽略的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只要在大纲里的内容,我们都要掌握,不能掉以轻心。
王莽改制是历史上一次很重要的改制,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当时社会矛盾尖锐到什么程度,具体有哪些表现要记住,最后为什么会失败,主要是因为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但是还有很多很细节的原因,需要在结合具体措施具体来分析。王莽改制的内容也很重要,要熟记!很多学校往年考过王莽改制的内容,失败原因和背景!
(5)魏晋南北朝
这时期的内容可以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时间大家自己掌握。但是并不代表这部分的内容不出题。出一些细节上的题还是很有可能的!
(6)隋唐五代
这是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发生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有很多重要历史制度。采取了很多重要的政治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也发生了安史之乱。需要仔细复习,重点复习。
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是重点内容,要和文景之治进行比较,上面已经说过,不再罗嗦!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也要好好掌握!
两税法与唐后期的经济,两税法是历史上一次很有名的税法改革。对于背景,内容,意义一定要完全记住!关于这个知识点,很容易出现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
(7)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
要熟记!最有可能出简答题,关于元的统一及影响,往年很多学校出过大题!
(8)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
这是很重要的制度,往年很多学校出过题。元代的行省制度2008年已经在简答题里出现过,2009年最有可能出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应该属清代的八旗和绿营制度,要重点掌握。
(9)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很有可能会问清代的疆域是如何奠定的?这就需要从很多方面来回答!比如平定准格尔叛乱,土尔户特部回归,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等。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简答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还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在大纲里面都有,在此不做仔细分析,有机会和大家继续讨论,给大家提供更多参考性意见。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好好把握。
四、参考数目解读
1、《中国古代史》,朱邵侯,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古代史方面比较权威的书,一般往年中国古代史考研中很多学校的参考书里都会出现这本书的名字!以往有桔黄色皮的是三本,分上中下三册,小本的!但是现在书店里新版本的一般是大卷本。大卷本的价格比较贵,但是看起来舒服!有条件的还是建议大家看大卷本的。
2、《国史大纲修订本(上、下册)》,钱穆,1999年9月商务印书馆
此书在主旨和学术上为同辈学人著作之冠。书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大势及各时期的特点的阐述在中国史学界影响很大。
《国史大纲》是一部简要的中国通史,用大学教科书的体例写成。内容包括自上古三代以迄20世纪中叶之中国历史的演变发展,尤其是经济与社会、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的状况及其相互影响。《国史大纲》将中国历史从唐、虞之际到清末民初,以朝代更替为经,学术兴衰为纬娓娓道来,颇多创建。但是这本书往往是竖体,繁体,看起来不会太省心。
3、《中国古代史纲要》上下册,剪伯赞,人民出版社
大体按照编年加记事本末的体例,适当照顾专题,注重前后贯通,史实的考辩很严谨,观点性不特别突出,这是它持久生命力的重要前提。一些深度的内容和学术争鸣、学术动态,则有赖于参考资料选和参考论文选来提供。
4、《中国古代简史》,张帆,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
该书是为大学公共选修课“中国通史(古代部分)”编写的教材,在1997年获得国家教委“九五”重点教材立项,由多年在北京大学开设“中国通史(古代部分)”公共选修课的张帆独立撰著。
5、《中国古代史纲》1991年修订(上、下)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的特点在于比较简单明了,看起来会很舒服,上面有很多名词解释都是可以作为答案的!比如卫所制度,八旗制度等。有时间的话可以先翻一下这本书。因为它很好读,就是大面上的内容,不会抠的很细致化,语言也通俗易懂!
还有很多关于古代史方面的参考书,就不一一列举了!上面列的一些书都是非统考时各个高校经常用的参考书!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决定把哪本作为重点,哪本作为辅助。
五、出题重点
精心研究07、08年历史考研真题,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命题中存在“偏古薄今”的现象。
09年历史考试中,中国古代史地位的重要性仍然不可动摇。07、08年中国古代史选择题各占10分,名词解释07年占30分,08年占20分,史料分析各占30分,简答各占30分。07年中国古代史占100分,08年占90分,估计09年中国古代史的分值会在90——100分之间。
中古古代史的分数维持在总分的三分之一左右,是考试重心所在。从两年的真题可以发现,先秦部分不是中国古代史考查的重点,如果出题,一般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秦汉部分要特别注意,07年出了一道选择题,一道名词解释,虽然08年未考查这部分内容,但是这一部分在古代史中却是比较重要的,今年有出大题的可能;魏晋和隋唐出题以交叉的形式出现,07年隋唐的考查分值占42分,08年魏晋占44分,没有考查隋唐的内容;风水轮流转,可以看出,今年,隋唐的内容又将成为考查的重点,09年很可能出大题。宋元和明清部分轮流出题,07年明清占42分,而08年宋元占32分,总的来说,宋元明清07、08年的总分值维持在44分,可见,宋元明清是中国古代史的重点考查对象,将近占中国古代史总分值的一半,估计09年还会维持在这一水平,宋元部分很容易出料分析题。
下面就每一章节的出题重点做一系统分析:
第一章 中国历史的开端★
有重大史学价值的遗址文明发现,如北京人遗址、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是本章出题的重点,氏族公社、关于远古社会的传说以及相关内容也有出选择题的可能。氏族公社也可能出名词解释题。中国古代社会的传说如果要考查的话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题。
第二章 夏商西周★★
夏、商、西周三族的起源发展,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过程、背景、影响;
三个朝代国家制度的架构,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涵盖了政治方面的分封制、宗法制、一系列的礼制(周公制作“礼乐”),经济方面的井田制、“工商食官”;
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尤其是甲骨文、金文;对这一个时期的文化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如二里头文化要重点掌握,可能以名词解释的方式出题。
分封制、宗法制很容易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考查。
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的过程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
夏商周的社会经济一般不会考查,可以大概了解一下。
第三章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是出题重点,大概了解一下这个发展过程就可以;
春秋战国时代的改革与变法是比较重要的,每一次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要掌握。有可能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不会出简答题,如有考查,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是比较重要的。这个时代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著作等细节知识要扎实掌握。
第四章 秦汉★★★★
秦朝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容易考查它的意义;
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重点知识,要识记整个背景、内容、意义,并且要知道如果出现名词解释应该怎么来作答。
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是非常重要的,他统治时期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基础,汉武帝实行的一系列的统治政策要全部掌握;
西汉的统治危机要了解;王莽改制的背景、内容、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都要掌握,很可能出简答和名词解释;
刘秀统治时期的政策要识记;
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以及秦汉时期的农民起义可能出选择题;
秦汉同匈奴之间的关系及对外关系要好好了解;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进步可能出选择题,这些都是基础知识,要掌握扎实,不能在这种题上失分。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
主要集中在民族问题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上。
兵制是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制度,比如府兵制度,就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九品中正制、门阀制度很重要。
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是重点知识,无论是材料分析还是简答题都容易考到。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容易出选择题,要掌握基础。
第六章 隋唐五代★★★★★
今年将会作为重点考查。
贞观之治的时间、内容、影响要识记。
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政策要掌握。
安史之乱是考查的重中之重,简答题容易出,它的背景、内容、影响要全部掌握,而且答题的时候要做到全面,最好是根据不同的教材来整理答案。
藩镇割据也是重点,要着重掌握。
两税法是唐朝时期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它的背景、内容、意义要反复记忆,非常重要,出简答题的可能性最大。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是重要内容,这里的民族关系比较复杂,最好整理成表格的形式,这样看起来比较清楚也容易识记。
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可以大概了解一下,不是重点内容,可能以名词解释的形式来出题。
第七章 宋、辽、西夏、金、元★★★★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评价是历年出题的重点;
科举制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元朝巩固大一统国家的贡献;
耶律楚材容易出名词解释。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是重点中的重点,容易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形式考查,09年宋朝会作为重点来考查,其中重要的知识就是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元代的行省制度已经在08年的考题中出现过,所以暂时不会作为考查重点了。
元朝的民族政策要了解并掌握。
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内容,是选择题的命题重点。
第八章 明清(前期)★★★★★
明太祖的重典政治以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重点,可以作为简答题来考查。一定要做到识记全面,不能有漏答的现象,所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要记住,要做到全面,详细。
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容易出名词解释题。
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要熟记,这也是考试的重点,往往会出简答和材料分析题。
东林与复社以名词解释来做准备就可以了。
明末农民战争可能出现选择题和名词解释,战争的领导者以及几次重要的战役要了解。
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不是考查的重点,可以略看。
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最有可能出简答题,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题,要自己整理好答案,不能有漏写的情况。很有可能会问清代的疆域是如何奠定的?这就需要从很多方面来回答!比如平定准格尔叛乱,土尔户特部回归,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等。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简答题的可能性比较大。
康熙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贡献,康乾盛世是怎么出现的都是重点。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表现内容比较多、而且零散,经常会在选择题中涉及到;
明清的文化特点、代表人物及著作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
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是很重要的制度,往年很多学校出过题。元代的行省制度2008年已经在简答题里出现过,2009年最有可能出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应该属清代的八旗和绿营制度,要重点掌握。
历史考研?
一、2010历史学考研真题新特点:
历史学自从2007年改为统考以来,经过前三年的命题探索,2010年的历史学真题更显的成熟和完善。2010年命题在遵循了前三年的规律的基础上,又有其新意和亮点:
1、在名词解释中增加了对历史文献资料的考察,如:《筹办夷务始末》、《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2、对历史人物的考察,2010年增加了弗莱明。
3、在史料分析题中增加了句读,就是给文言文加标点,实际上就是断句。
例如:
府兵之制起自西魏后周而备于隋唐兴因之隋制十二卫曰翊卫曰骁骑卫曰武卫曰屯卫曰御卫曰侯卫为左右皆有将军以分统诸府之兵府有郎将副郎将坊主团主以相统治又有骠骑车骑二府皆有将军后更骠骑日鹰扬耶将车骑日副郎将别置折冲果毅
(《新唐书》卷五十,《兵制》)
府兵之制,起自西魏、后周,而备于隋,唐兴因之。隋制十二卫,曰翊卫,曰骁骑卫,曰武卫,曰屯卫,曰御卫,曰侯卫,为左右,皆有将军以分统诸府之兵。府有郎将、副郎将、坊主、团主,以相统治。又有骠骑、车骑二府,皆有将军。后更骠骑日鹰扬耶将,车骑日副郎将。别置折冲、果毅。
(《新唐书》卷五十,《兵制》)
这三种类型的题是在前三年的考试题型中没有出过的。
从考察内容看,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宏观上:问答题33题概述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微观上: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从考试内容所占比重来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三方面的知识点在试卷中的分值所占比重趋于平衡,
所以,从今年的题型和考察的内容来看,今年的考题应该说更加成熟,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2010年的历史学试题更适合科班的考生做,尤其对对跨考的考生来说,难度比加大,系统的学习历史学基础知识很有必要。
二、2011年历史学考研复习的几点建议:
1、对历史学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 ,重在基础
就试卷考察的内容而言,四年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部分内容趋于均衡。2007、2008年的历史学试题偏重于政治、经济内容,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大概占了总分的10%左右,2009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部分内容基本上趋于均衡,思想文化内容大概占了总分的20%多。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复习,切勿忽视对思想文化内容的复习。
历史学考研试题考的是对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所以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就要对知识点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例如一次改革运动,要从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性质、意义、影响、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只有这样全面的分析一个知识点,才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强化基础知识。
2、整理、总结知识点
无论是科班的考生,还是跨考历史学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辅导书可以作为参考,切忌买一本辅导书背背就一劳永逸了。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也是加深对知识点理解、记忆的过程。只有自己整理、总结了,才能在考场上对见过的题对答如流,考取高分。
3、以教材为本
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看参考教材,要在通读、精读的基础上全面的了解、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自从2007年历史学改为全国统考以来,教育部考试中心没有指定参考教材,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是很不错的参考教材。
4、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首先,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的联系,纵向联系就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察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因果关系,从而探索历史发展趋势。也就是说是相关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比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之争,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工业革命等。三年以来,考试中加强了对这一方面的考查,2007史料分析考查了自唐代以来科举制度的演变,2009年考查了19世纪以后全球民族国家建立的四次浪潮,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对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有比较清晰的思路。
其次,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就是通过空间拓展的方式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间其他地区出现的类似或相反的现象进行类比分析;或者是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期的其他相关历史现象进行有机的联系和综合。比如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与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前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在60年代都出现了改革运动等等,通过这种横向的联系比较,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把握了历史的宏观面貌,2007年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2010年考查概述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
5、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运用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解决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
总之,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既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强化,又要善于知识点之间横向与纵向,总结和梳理,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最后祝2011年的考生金榜题名!
2010考研历史学专业课真题点评及11年复习建议
一、2010年考试真题解析
1、选择题。从选择题的考察范围来看,主要是偏重于考察基础知识点以及记忆性方面的一些知识点,也就是考察的是考生的历史基本功。同时也考察了一些相对比较冷的知识点。还有一些内容考察的是平时的知识积累,如印欧语系,只要学过一点二外如法语、德语这样的语言,在入门的时候都会介绍这个内容。哈德良建英格兰古长城在电影《勇敢的心》中出现过。
2、名词解释。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会成为一个考察重点方向在试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增加了对人物的考察,不仅有专门的人名名词解释如弗莱明,在其他名词解释中也体现了重要历史人物的作用,中国古代史考察的北府兵和青苗法,世界近现代史考察的是彼得一世改革。
3、史料分析题。材料出处为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这是适应各部分分值比例的常见命题思路。清朝的赋税制度改革是一个较常见的题目,考生应该在复习中进行过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专题总结。第一小问题要求考生添加句读,特别是中国古代史增加了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察,但是并没有增加难度,实际上在我看来就是送分题。世界近现代史威尔逊的十四点宣言以及凡尔赛体系对民族问题的影响,二战前德国的扩张等内容都是最基础的内容。
4、问答题 。论述西汉时期的诸侯王国问题。 这个题目基本没有什么难度。论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有一定难度,考生可能会和其他的一些论战弄混。但是考前辅导时强调的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应该引起了考生的注意。概述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有一定难度,跨度比较大。但是有两个因素降低了难度,一是吴齐本的教材对这个问题有详细论述。我在辅导班讲过很多次首先要熟悉教材。二是考前给大家提醒了很多次注意古代世界诸文明的历史地位,相信同学们已经有过充分准备。日本的自由民权运动作为一个问答题有一定难度,但是我的辅导讲义上有一个名词解释,如果把这个名词解释的内容记住了,问答题应该能拿到比较理想的分数。
二、2010年真题点评
历史学自从2007年改为统考以来,经过前三年的命题探索,2010年的历史学真题更显的成熟和完善,但是也凸显了一些命题理念改变太快的问题。从积极方面来说,今年新增了史料分析题中增加了加句读,在考察知识点的同时,也考察了文言文的能力。从考试内容分布来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三方面的知识点在试卷中的分值所占比重趋于平衡。尤其是考前辅导预测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会成为一个考察重点方向在试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世界古代史问答题也契合了考前预测古代世界诸文明的历史地位的考察。从比较不积极的方面来说,超纲的内容出现不少,如彼得一世改革,虽然是比较简单的内容,考生也会回答,但是在考纲中并没有很明显提出。如弗莱明,这个题虽然很多考生通过平时的积累略知一二,但是迎合社会热点的痕迹还是太过明显,看来命题者对甲流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加强平时的积累和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是以后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总体来说,今年的历史学统考真题,基本上达到了今年历史学新大纲的考察目标要求,难度稍有增加。相对来说,今年的选择题实际上更加合理,更加契合历史学统考的初衷,问答题也算不偏不怪,属于史学界比较热门的方向。就是名词解释中的弗莱明有点出乎意料之外。很多考生考前担忧报考人数增多,分数线会不会涨,估计现在可以放下这个担心了。
三、2011年复习建议
第一,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这是我每一年都给大家反复强调的内容。考纲要求考生要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特别是对一些跨专业的考生而言,这点尤为重要。一定要以基础教材和考试大刚为基本出发点,突出强化基础知识中的重点知识。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看参考教材,要在通读、精读的基础上全面的了解、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
第二、注意自己归纳总结知识点。无论是科班的考生,还是跨专业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辅导书可以作为参考,切忌买一本辅导书背背就一劳永逸了。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也是加深对知识点理解、记忆的过程。只有自己整理、总结了,才能在考场上对见过的题对答如流,考取高分。
第三,在全面的基础知识复习基础上,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能够将中外历史熔为一炉,将古今线索划为一线,特别是在近现代历史的复习上,要充分认识到近代以来与日剧深的全球化进程,是借助兼容为一个整体,世界各地之间的历史不再是各自孤立,因而更进一步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候能够把握整个世界的脉络,在复习世界近代史时候,要充分认识到中国近现代史也是其中摘要的组成部分,而中国近现代历史更要放到世界背景之下加以解读。
第四、充分重视考前信息。经过这多年的教学和辅导,老师能够对一些方向性的内容做一些自己的分析和预测,考生应该在这方面更多关注和重视。同时,又不能将基础知识的复习完全寄望了老师的辅导。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还是要靠自己
历史的试卷分析怎么写
历史试卷分析(一):
一、试卷分析
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
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潜力。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搞笑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3、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6、恰当选取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带给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7、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心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构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透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