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中什么是需要 如何理解人的心理本质
心理学上讲的人的需求有哪些,普通心理学的重点内容都有哪些,普通心理学主要是学习什么内容?学习心理学需要必须做好什么?普通心理学第二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给了你什么启示?
本文导航
如何理解人的心理本质
你是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么?有五个,
生理需要,指的是人对食物,水。空气,性等用于维持个体生存种族延续的物质需要。
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及焦虑,如医疗和退休保险等等
归属与爱的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联系或关系,如交朋友,追求爱情,得到所在团体的承认等。
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
自我实现需要:是指人们力求发展并施展自己的能力或潜能,以达到完美境界的成长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又被称为金字塔理论。人总是从低层次需求转到高层次需求,塔顶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越是低级的需要,对个体的重要性越强,获得满足的力量越大,同时,只有低一级的要求被满足时,人们才会向高一级要求转化。
但是同时,需求并不是不可逾越的,有时,会越过较低级需要层次而向高级层次跃进。
这个需求层次,可以让我们更深地去了解人类的本质。也包括自己的本质。
心理学哪个类别比较简单
● 一、学科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心理的实质和结构与心理学体系等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以及感觉与注意,学习与记忆,思维与言语,情感与意志,个性与气质、能力、性格等一些基本的心理现象。普通心理学还从事心理学方法的研究,包括实验设计、心理测量和各种具体的研究方
法。实验心理学贯穿普通心理学的全部内容。当然,认知心理学已成为普通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普通心理学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其中人工智能是跨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学的前沿学科。
1�研究方向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学史,心理过程,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心理测量。
2�主要课程当代心理学进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心理学,现代心理学流派,实验心理学专题,认知心理学专题,个性心理学专题,心理测量专题,信息论与数理统计,心理语言学,神经心理学,人工智能概论,高级计算机语言,线性代数。
● 二、相邻学科
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医学心理学。
�范例: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
● 一、专业简介
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共招收100人,研究方向为: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其中基础心理学招收18人,研究方向有四个,即人类认知与语言、语言及认知心理学、心理测量与评价、人格心理与咨询。
心理系的导师和学生都注意与校外的公司和机构相联系,因而在社会上很受欢迎。硕士毕业以后,有的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有的到高等院校任教,到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到各类企事业公关部门、广告公司、市场研究部门从事各种管理、研究与实际工作,在政府机关、新闻出版、综合医院、合资企业、涉外宾馆饭店工作的人不少,当然出国留学的机会也远较本科生为多。
由于心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因此,导师们都希望学生不仅有坚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导师们都强调“做中学”。另外,由于心理学理论与实验大多是由国外引进,学习心理学必然需要看大量的外文资料,因而外语也成了导师们招生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 二、参考书目
1.《普通心理学》(修订本),彭聃龄主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普通心理学》,孟昭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4.《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5. 《教育心理学》,冯中良、伍新春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6.《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心理与教育统计》,张厚粲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心理测量学》,郑日昌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9.《心理教育测理》,戴海琦等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
10.《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化编著;
11.《实验心理学》,杨治良著。
● 三、面试与录取
由于心理系教师评分较严,因而每年的录取线都不是很高,当然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口试为口头提问,涉及一些专业知识,但难度不大,考生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言简意赅地把它表达出来。笔试内容难度也不大,不必太紧张。
心理学要学好哪些课
这个答案会告诉你我们的心里运作原理!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因为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心理暗示!跟对恐惧,据个例子,有一座独木桥,人都可以轻松过去,但,要是把桥抬高一百英尺呢! 这时你的潜意识会想象出很多关于你掉下桥的种种样子!那是你的潜意识在作祟!当你犹豫的时候,潜意识通常会战胜你的显意识,就是说,这些幻想会直接影响你的想法,你的想法胆怯了,自然就没有自信了,即使是你闭着眼都能过的一座普普通通的桥,当你潜意识出现了种种你可能发生的糟糕的情景时,你就会胆怯,就会没有任何自信,根除的方法是!你不要犹豫,直接自信面对它,只要你自信面对战胜了第一次,那么就是你不畏惧的开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愤怒去把内心恐惧赶走!!告诉那些不好的东西,你是神圣不可侵的!困难无法面对你!
聪明的人比较容易接受心里暗示,如果你真的不容易驱除恐惧,那就多次尝试接触恐惧,什么畏惧接触什么,记得用愤怒去面对那个影像你身心的恐惧,当你尝试多了,那些恐惧也就不会在影响你了,还有把你的恐惧经历告诉别人,那样就会减少自己的压力,重要的是,一定要用内心的愤怒去打败他,想像一下,恐惧在你面前胆怯的画面!!这样就算做恶梦,你也不会害怕了!
在医学会中健康分为两种,一种是身体健康,一种是心理健康。下面给你一些增强潜意识的话,只要你坚持一个月的大声练习,相信你渐渐会成为一个非常健康成功自信的人事!
一 我每天大量地吸引着成功和财富
二 我可以拥有人间任何美好事物
三 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
四 我过得是平衡式成功的人生
五 我很乐意接受更多的财富和更大的成就
六 成功致富的机会不断地被我吸引而来
七 成功一定是属于我的
八 因为我是值得的
九 我拥有大量的财富
十 我的生命充满了快乐和希望
十一 我拥有无与伦比的自信和魅力
十二 我的思想专注于创造成功和财富
十三 我拥有伟大的思想
十四 我拥有超强地行动力
十五 我每天乐在工作
十六 成功和财富大量地流到我身边
十七 我好象磁铁一样大量地吸引着成功与财富
十八 我每一天都很幸运
十九 我过着快乐,幸福和美满的人生
二十 是的,我可以拥有一切
二十一 我可以实现任何的目标和理想
潜(意识)台词
我爱你 = 我要你 你的身体 你的心灵 还要你对我好 从而可以补充我一些不足的地方 使我获得更完美的心灵感觉
我恨你 = 我非常讨厌你 你压抑了我潜意识的自由(包括:向美好发展的自由或强大潜意识的自由)
我尊敬你 = 你身上有些东西 我的潜意识也很想拥有 可我没有
郁闷 = 能量停止流动 心灵无法被充实
快乐 = 美好的意识流被打开 能量自由流动 意识获得到整个阳性全息感觉
愤怒 = 有东西阻碍了我的心灵的自由 我想鼓出更多的气来帮我冲破阻碍 达成目标 !
自卑 = 我希望自己很好 所以对现在的我不大肯定 我肯定的是我心目中的我 所以对现实的我不大肯定
自信 = 我相信我自己 我肯定我自己 错误失败我都坦然面对 虽然现在我不是完美的 但是我相信我会越来越走向生命的美好
灰暗 = 因为缺乏自信和智慧 ATP等神经能量无法进入相应信息的神经链 无法产生新的思维能量和智慧 使得心灵黯淡枯萎
信心 = 信心是统率人一身之气之统帅也 人吾自信 如虽有军队但无统帅 信心发起 则全身之气皆听你使唤 为你所用
感觉是博大而宽广的 不要用上面的思想去替代自己的感觉 上面的话语也只是说出了一些感觉而已
思考是与现实不一样的 总爱用思考看待世界的人 就如同在洞穴里面把自己的影子当作自己一样 那明明是影子他却已经完全的认为那就是自己了 用思考来认识自己的人 都是同样如此 用感觉去感觉自己吧 抛弃所有的别人的思想 让自己在感觉的时候 产生自己的思想 那才是对的 思想不过是感觉大海上飘上来的道理 你的感觉看清了相应的东西 那相应的真理就会自动从海底浮出来 不要靠普通的思考来获得真理 在智慧的道路上 基于文字的思考只是一种低级的思维活动 图像思维稍微高一些 不过达到真正用感觉思维的时候 那才是在真正的思维 到了那个时候 你就会明白 为何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的原因了!
作为一个渴望成功的人 必须学会运用正面的自我暗示 进行心理重建 否则的话 过去留在你心中的印象 就会使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陷入一种失败的行为模式 自我暗示是一种方式 可使你远离言辞灌输给你的许多消极 不好的东西 因为这些东西可能会扭曲你的生活模式 使你难以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这里要补充的重要一点!潜意识是不分对错的,它无法判断逻辑性的东西,它只会服从意识,就是服从你的指令。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在医院有一种药品,它叫安慰剂,医生在给病人吃下药时对他说,你看,这个是治疗你的病的特效药,吃了它啊,大概几小时后,你就好很多了!病人吃下药后,真的没多久就好很多了!呵...你知安慰剂的成分是什么吗!呵呵 麦芽糖之类的了,吃多少也没副作用的!这个例子就是说,病人被医生强暗示后!想象了吃下药自己快速康复的样子!并且过于相信!这样,潜意识接到这个强烈的指令了!就强烈的调整了我们的机体!用强烈这个词就是说!已经不是自信的去相信了!而是达到了迷信的相信了!也就解释了长期的广告对我们产生的迷信思想!就是接触多了过度的相信!也可说自负的产生原因!相反,就是我们自卑的产生原因了!当然,产生时是我们察觉不到的!我们身边的广告每天都在疯狂的轰炸我们的潜意识,什么这个可以补钙,这个可以减肥,有时它可能完全没有效果,但是。。。你却真的减肥了。那也是心理暗示的高级呈现!有时危机时刻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却可以抬起一部车子去救一个十分危急的人!但事后却发现。。。这完全是不可能的啊!但...事实是他确实救出了人,所以可以判定!心理暗示对我们的影响全都放在正面的话,我们甚至可以变成超人呢!而每个人如何发挥潜意识最佳效能就是每个人成功的关键!如何和潜意识沟通呢!很简单...就是这两点记好哦!是我们对事物的相信程度和想象力,想象自己成功的画卷!)
要经常定期地检视一下别人对你提出的消极 否定的暗示 不要因为别人提出了具有破坏性的暗示 而受到影响 不过 我们在儿童和少年时期 都受到过这些他人暗示的不好的影响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每天也都在大量负面的使用着我们的潜意识!几乎没有多少人是绝对心理健康的!如果你的心里够健康!相信你也绝对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成功人士的!
回顾一下 很容易地就会记起父母 朋友 亲戚 老师 以及所接触的人在消极 不好的暗示方面 对你的大量灌输 有时可能这些东西已经影响你很深了 但你却无法察觉到!研究一下他们对你所说的事情 你会发现 其中一些只是虚言而已 其目的只是为了控制你 或是把畏惧植入你的心灵
别人的暗示本身绝对没有影响你的力量 它们之所以会有力量 完全是你自己的想法传给它们的 只有当你沉缅于别人暗示给你的想法之中时 也只有当你在心中同意它们了 这样别人的暗示才可能有力量
因此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想法 而你怎样想则完全在于你自己 记住 我们有“选择”的能力 应该而且必须选择正面的暗示 保持积极的心态 当你习惯于想快乐的事时 你的神经系统便会习惯地令你处于一个快乐的身心状态 然后再拥有成功的人生!!!
在下不认为什么睡觉前喝杯牛奶,几点散散步,深呼吸可以根除我们心里上的病态!就算消除了,那也是治标不治本!根除的最佳方法就是根除那些压抑我们很久的被人灌输的负面影响!你是否受够了吗!如果是那就大喊一声(我受够了!!!)行动起来!如果没有,你继续!!
学习心理学的学习建议
hello~ 我本科读的心理学理学士毕业的,虽然没读研究生,离真正的专业人世的还差很远。 但是现在虽然毕业了,从事了其他行业的工作,在事业上面,觉得心理学似乎很重要。无论哪个学科(金融投资,商科,设计,消费者心理学等)都需要至少对心理学有了解比较好。包括在大公司里面做文员research翻译工作的时候做人,公司会有类似心理学测试和等一类的培训和team bonding活动。在人际交往方面,不用说非要学了心理学的什么理论和知道什么社会心理学的实验,而是最基本的对不同类型人的动机和沟通表达方式的理解。 最近,我还发现我个人可以确定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面加上一条,就是给各种各样不同场合遇见的人做心理测试。我还喜欢“迷信”的研究星座和血型,实际上就是为了积累对不同类型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数据。
说了这么多,其实要做好的第一点很明了:很喜欢,热爱,心理学这个学科。对人的各种行为以及反应的个体原因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不主动去学习~ 死记硬背就是什么好玩儿的也会觉得枯燥。知之这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二就是喜欢观察。这个有些人天生有天份。但是是一种可以培养出来的能力。 很重要,在记忆力等方面也有帮助。我也做的不够好继续努力。
三就是能分析。 分析不光是看完了书,然后去按图索骥。我大学的时候
学到人格心理学时候也是那样。觉得怎么没有一个人能完全的和测试manual上面的完全符合?其实也是一种懒惰。分析是需要结合很多东西,然后有所依据,最后很负责任给出一个专业的,不掺杂个人情感(尽量)的结果。同时还要在脑中心中有一个“知识网”,然后举一反三。
四是硬件:一定要爱读书,会读书。会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和书籍。
五:我不知道你要读什么心理学。但是如何做research一定多少要懂。
六:统计学。这些是死知识。学起来。
全都是个人小小体会。没什么太专业的,但是也许多少可以参考~ 欢迎交流~~~~~:)心理学无论怎么说,很有意思的科目。
心理学三大理论
马斯略将需要分为7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前四项被称为缺失需要或基本需要,后三者为发展或称成长需要。
(2)基本观点:其一,越是低级的需要就越基本,越不可缺少。其二,低一层需要基本满足后,便会降低对人的影响力,使人转而追求高一层的需要。其三,如果某一层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便会使人长期停留在该层需要的追求之中,该层需要就成为个体的优势需要。其四,个体在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中,如果受到过重或过多的挫折的话,还会使个体返回到较低层次的需要中来,以低级需要的满足来安慰自己。其五,只有前几层需要都大体满足之后,个体才能够形成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是永无止境的。
(3)启示:学生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获得归属、爱以及尊重的需要,这些需要的缺失必将影响认知需要的发展。因此热爱、尊重学生,让学生获得归属感依然是应该重视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