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为什么被禁 中国足球到底怎么了
The Economist 杂志的背景,新城经济人app账号禁用怎么回事?为什么中国足球会失败?对川普怎么评价?称猪比中国人吃的多后,经济学人删推,其言论引发了哪些争议。
本文导航
theeconomist英文官网
《经济学人》—“在文章中提出的任何争论和主张必须要经得起事实的考验”
The Economist字体和鲜红的底色,秉承了刊物创始人James Wilson一贯倡导的朴实无华的作风
1843年创刊于英国。是一份包含新闻、政治经济观点和深度分析的周刊。该杂志所有的文章都不署名,皆由集体创作。
《经济学人》在20世纪20年代发行量仅有3700份,直到1970还未能突破10万大关。如今,杂志分别在7个国家印刷,其发行量已超过70万,其中有4/5的发行是在英国本土以外,单独在美国的发行量占总量的1/3。
一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学人》始终恪守创始人James Wilson的办刊思想:“在文章中提出的任何争论和主张必须要经得起事实的考验”。
《经济学人》读者定位为高收入、富有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的社会精英,与此相适应,文章始终保持了一种独特的格调:不拘一格、叙述朴实、用词准确和忠于事实。
“经济学人”是什么?
这个问题常常引起一些误解。 或者说大家看到这个杂志名,就会自然的有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这里有两个问题我想给大家沟通一下。
一 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
首先,这是一本国际性的杂志。据我所知,许多重量级人物在看它。
其次,它是一本有趣的杂志。很多人一听到经济学这几个字就会退避三舍。其实,读读你就会发现,除了一些我们不熟悉的题材外,其中的大多数文章写得机智,幽默,有力度。
二我适不适合看它?。答案是当然适合。别的我不说了,单说许多教高级口译和高级阅读的老师的推荐。这上面的文章文笔犀利而不乏幽默,是阅读的很好的材料。恐怕其简捷,朴素的风格是别的任何一家英文主流所不能比拟的。只要你有4,000到20,000词汇,读起来都不会有太多的不适应感。
经济学人 简介
经济学人于1843年在伦敦建刊,以独立和全球化的视角着称。说它是杂志,其实它是以报纸的身份注册的。经济学家每周四晚上在世界六个地方同步印刷,同时于当天晚些时候在网上更新最新一期的内容。经济学家是一本完全国际化期刊,其中80%的发行量来自英国之外。
自建刊以来,经济学家一直秉承其创建者James Wilson的办刊原则。在创刊计划书中James Wilson写到:“我们真诚的相信,自由贸易和自由交往在全世界传播文明和道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现有的媒介无法比拟的” 。但杂志的第三任主编Walter Bagehot(1861-77)才是使经济学家发扬光大的人。他使杂志的触角向政治问题延伸。现在,经济学家的文章不仅涉及时势,商业,金融和经济,还涉及到科学,技术和艺术。无论主题是什么,经济学家的独立,坦率,简练和尊重事实的品质任使其与众不同。
客观公正是经济学家杂志的的生命所在。公司的构成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获得杂志半数以上的持股权。经济学家的文章都为匿名写作,就象它的主编们认为的那样:写出了什么东东,比出自谁的手笔更重要。
全民生活app一直显示身份验证失败
1.设置——APP STORE——账号注销,重新登录;
2.上面的办法提示ID 被禁用,提示已禁用的时候有一个重设,点重设会跳出来一个网页,然后选择以邮箱的方式重设,reset by email。登陆这个邮箱,找到那封邮件,重新设置一个密码就好了
中国足球到底怎么了
2016年1月18日,93国奥以小组赛三连败结束了自己的使命,作为这支球队的接班人,97国青也提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然而一天后,在葡萄牙集训的97国青热身赛中1-2不敌吉马良斯U19队……中国足球2016年开端的四场比赛,全以失败告终……
“生活仍需继续”——国奥主帅傅博在遭受三场失败后如是说到。但这一句话,我们已经听过太多太多次,对这群国奥球员和未来的中国足球来说,今后的中国足球之路又该怎么继续?
2012年,著名的英国杂志《经济学人》曾经有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以外国人的视角来对中国足球的失败进行了解读。即使放到今天,《经济学人》的这篇文章依然可以警醒中国足球。
青岛海丰利的战术
2009年9月,中甲联赛青岛海利丰3-0领先四川队。此时,青岛队助理教练让本方门将走出禁区,而另外一名青岛队员迅速将球吊向自家球门,或许是因为脚法不够好,本方球员这脚诡异的“吊射”没能造成乌龙(事实上,青岛海利丰队的球员是在5分钟内三次吊射自己球门)。
赛后,海利丰队老板杜允琪非常生气。被捕后杜允琪向调查人员承认,他输了一个赌局——这场比赛应该进四个球。助理教练事后表示:“事后老板非常生气地骂了我,说我把事情搞砸了,连一场比赛都操纵不了。”
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吊射门”事件,这只是中国足球的最低点。2002年,中国队唯一一次晋级世界杯决赛圈,但三场比赛他们一球未进;中国队也从未在奥运赛场上获胜。中国球员不仅不能赢得比赛,甚至连操纵比赛都不会。
中国足球老不给力
一个非常在乎自己声誉的国家,足球是全民族的耻辱。中国球迷对于足球的疯狂热爱以至于让足球成为他们衡量失败的标准:2008年,三鹿奶粉掺有三聚氰胺的事件成为了全国性丑闻,后来便有了个笑话——三鹿牛奶,国足唯一指定产品!
在中国,所有人都能公开讨论足球。2008年奥运会,比利时2-0轻松战胜中国队,一名CCTV的主持人说:“中国队早点离开奥运赛场是不想影响国人看奥运会的情绪。”中国球迷呼吁足协主席谢亚龙下课,赛后谢亚龙很快被解雇。
这一切都显示着:足球在中国社会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然而由于中国足球的腐败黑暗,官员、教练、老板,还有运动员……所有人都在抨击它。
中国球迷最受伤
但最受伤的是球迷。
中国足球为什么如此黑暗变成了一个颠覆性调查。因为这包括了很多中国自身的问题。每一个关心中国足球的人都在批评学校,抱怨缺少球场,责怪这个国家只注重个体而不在意团队配合、残忍地对待运动员、独生子女政策、贪腐和赌博。他们都指向了一个结论:体制是导致一切的根源。
举国体制挺害人!
举国体制帮助中国体育在单人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结果,2008年奥运会上的金牌数就说明了这些。但是这种“苏联模式”却并不适合用于拥有11名队员的足球项目。
还有关于金牌的机会成本问题。中国把大量运动员投入到能产生更多金牌的冷门单项运动中。而足球只能获得一枚奖牌或世界杯。
9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慢慢允许国有企业从事一些具有商业风险的活动,后来建立了有企业赞助,有投资和高薪的联赛。虽然球员的收入相对欧洲来说很低,但一些球星已经有几十万美元的年薪,在当时算是富人了。中国足球职业化开始于1994年,但和其他赛事一样,它还是由政府控制的。
大笔的资金和无法控制的官僚使问题变得更糟。这些国有企业为了在球场上取得成绩,浪费大笔的国有资金在球队上。民营企业也趋之若鹜。但这种自杀式的竞争提高了球星的薪水。这种螺旋上升的投入使得其他国家的联赛很烦闷。在中国,一些没那么多钱的俱乐部想到了另外的方式。
假球黑哨不断
投资人和那些管理他们俱乐部的官员们一起操纵比赛。赌博集团,甚至黑社会开始向投资人、裁判、教练、队员施压。
到90年代末,大部分内部人士非常清楚几乎没人真正关心中国足球的好坏。一个投资先驱——万达集团的王健林在1999-2000期间放弃了赞助的球队。几年后他解释有部分原因是赌博集团波及到联赛。在赞助广州队8个月后,吉利汽车也撤消了赞助。吉利总裁李书福接受采访时说:“这些足球官员或和裁判一场比赛可以受贿一两百万元,却没有一个被抓。”
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后中国队黯然告别。足球热度降低,赞助商和投资人降低球员工资,球员更易受赌博集团影响。而这时,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赌博投注额迅速增长。
2007年,新加坡一场假球线索指向了中国的头目。随后中国在2009-2010年度开始清查中国足球。大概有20个人被抓,其中包括一直以来以公正无私著称的“金哨”。
裁判黄俊杰是其中一员,他曾拒绝过一次俱乐部的贿赂,而原因是一个足协官员已经提前告诉他让他操纵比赛了。黄俊杰向公众说了一个操纵比赛的暗语:当一个足协官员给发他短信说“公正执法”时,这意味着比赛要偏向客队。
广药黯然离开
作为广药足球俱乐部的副总经理,2006年杨旭和他的俱乐部同意给另外一家俱乐部付二十万元以保证能够冲超成功。“在那时的中国足球环境中,一个人如果不这么做,那他就出局了。”
这种腐败一直延伸到顶端——南勇,时任中国足协主席。他承认当时球员们可以花10万人民币买到国家队的名额。尽管大家已经都猜到了。官员们一直向挑选队员的教练们施压。在最近的两年中,超过了100名球员进入过国家队,这个数字是之前的两倍。如果这种最珍贵的荣誉变成了白菜,中国足球还有希望吗?
还有一些非常不靠谱的候选人成了中国足球的救星——房地产商。开发商们确实都是非常富有的。恒大集团,一个由拥有亿万资产的公司,2010年收购了声名狼藉的广药俱乐部后,他的投资跟皇马(数据);一样多。恒大集团为球员开出了丰厚的薪水和赢球奖,并且修建了一个巨大的足球学校,使球员没有了打假球的动机。在离开体育圈11年后,万达的王健林抛出了一个3年1.95亿元的赞助中超的计划。
目前,中超的16支队伍中,有13支的老板是开发商或是对房地产很感兴趣的人。但很多人搞足球的目的是为了从当地政府手中拿到更便宜的土地。只有个别人想建球场。
孩子们喜欢踢球吗?不!中国的孩子不会想着排着队成为足球明星。以上这些因素就是为什么中国足球不能崛起的原因。从1990到2000年,官方统计有60万名青少年参加过官方组织的足球比赛;2000年到2005年这个数字下降到18万;现在这个数字估计只有10万左右了。
别再辜负中国球迷了
常年的丑闻和失败让家长们不鼓励孩子踢球。他们担心肮脏的足球圈会带坏他们的孩子。无论如何,大多数人不愿意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运动上。中国的教育体系是面向考试的,需要做数小时的家庭作业,这样才被认为是通往上流社会的唯一途径。
当孩子们去寻找一个体育活动时,大部分人去了篮球场。美国的NBA,由于姚明的关系,在中国的市场要比欧洲的足球大得多。篮球只需要一个小场地就可以,而土地在中国是非常稀缺的。
尽管球迷们几乎已经麻木了,但他们仍然怀有幻想,数百万人还是会通过当地的电视台收看中超,而且收视率一般都比篮球赛要高。数万球迷还是会涌进球场看他们的低水平比赛。
球迷认为现在已经比联赛初期干净得多了。不过,这也许只是昙花一现,还是有很多球迷在出现像青岛那种低劣的比赛时高喊“黑哨”,而且这种情况还将持续。
前恒大俱乐部的主教练李章洙是在中国执教时间最长的外国人,他说中国球员跟世界上其他联赛的球员不同,“他们想的都是如何跟队伍里的前辈搞好关系,而不是刻苦训练。”在中国最好的俱乐部,广州恒大最好的球员每年可以拿到几百万美元薪水。
中国依然还在等待第一位本土球星。在其他领域,或许中国可以克服困难,但在足球,这依然是个漫长的等待。
川普最新现状
《经济学人》自始至终都站在反川普的第一阵线上,对于这类报道往往也是负面评价居多。第一条说中国的年轻人和美国的川普支持者差不多倒也不算贬低,毕竟人家对美国川普支持者也是毫不留情,例如在 ;http://www.economist.com的800多条评论里就有不少人狠狠婊了《经济学人》把所有川普支持者都看成neo-nazi的行为。第二条说对川普的支持反应了中国社会的丛林法则,这条也没切到点上。有的媒体讲美国蓝领川普支持者的时候说的可是“自食其力的美国白人工人不被民主党的福利所迷惑,而更坚信奋斗就能成功的美国梦”(大概是这个意思,出处记不得了)。川普的反政治正确、宗教和移民这些更引起中国人共鸣的话题不提,提一个老生常谈的“中国是丛林社会”,不太全面哦。第三条就理解成造谣吧,18k赞那个回答是不是谣言我不知道,但上海牛肉面,切糕王子什么的可都是真事。这些事件的社会影响和前因后果不提 ,单指某条回答的某部分是“谣言”,有误导的嫌疑。而且《经济学人》被喷报道女权从来不提其引起的负面事件,引用的“同工不同酬”数据也被指是假数据,说明屁股决定脑袋,在立场方面此书也难保诚实。
猪为什么什么都能吃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6月29日发布了一条特别可恶的推文,这这篇推文中,将中国人跟猪做类比,还大言不惭的声称“猪吃得比中国人多” ,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最后在公众的怒气之下,将这篇推文删除了,不少网友批评此举是带有浓重种族歧视色彩的行为,是非常令人憎恶的。;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种族主义行为,中国的广大网民们反抗声势此起彼伏,都来谴责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要求给个解释,《中国日报》欧洲分社社长陈卫华更怒斥《经济学人》的经营者才是猪,是一群“种族主义的猪”。许多外国网友对经济学人如此赤裸裸的种族主义行为感到惊讶,坦言说这是一个“令人厌恶的比较”,同时他们还指出,经济学人的数据和说法也是带有赤裸裸的双标行为的,因为美国约40%的玉米和25%的大豆作物用作生物燃料,但是对于这种情况,这本杂志连提都没有提,可真的是”脸都不要了“。
面对这种反对浪潮,《经济学人》杂志狡辩说,他们选择中国人和猪作比较,以突出猪比人吃得多的事实,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中国是吃大米和小麦最多的国家”,但是在这种比较引起了中国读者的质疑之后,他们“无意冒犯”。
看到这副丑恶的嘴脸,也属实让人觉得可笑,一本国际杂志,对于自己所写的文章,敢做不敢当,竟然靠着这种小孩子的说法,打发全体网民。经济学家删除了他文章中比较猪和中国人的部分内容,并在文章结尾加上了“说明”,称中国是世界上大米和小麦消费最多的国家。然而,这一澄清并未提及中国人之间有争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