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理语言学怎么样 我国在春秋时代,就产生了一部优美的民歌集,叫做《诗经》对吗
诗经的价值影响,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科建设,我国在春秋时代,就产生了一部优美的民歌集,叫做《诗经》对吗?诗经对后世文学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本文导航
诗经的价值影响
一、社会功用《诗经》的编集本身在春秋时代,其实主要是为了应用:其一,作为学乐、诵诗的教本;其二,作为宴享、祭祀时的仪礼歌辞;其三,在外交场合或言谈应对时作为称引的工具,以此表情达意。 通过赋诗来进行外交上的来往,在春秋时期十分广泛,这使《诗经》在当时成了十分重要的工具。《左传》中有关这方面情况记载较多,有赋诗挖苦对方的(《襄公二十七年》),听不懂对方赋诗之意而遭耻笑的(《昭公二十年》),小国有难请大国援助的(《文公十三年》)等等。这些引用《诗》的地方,或劝谏、或评论、或辨析、或抒慨,各有其作用,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凡所称引之诗,均“断章取义”——取其一二而不顾及全篇之义。这种现象,在春秋时期堪称“蔚成风气”。这就是说,其时《诗经》的功用,并不在其本身,而在于“赋诗言志”。想言什么志,则引什么诗,诗为志服务,不在乎诗本意是什么,而在乎称引的内容是否能说明所言的志。这是《诗经》在春秋时代一个实在的,却是被曲解了其文学功能的应用。赋诗言志的另一方面功用表现,切合了《诗经》的文学功能,是真正的“诗言志”——反映与表现了对文学作用与社会意义的认识,是中国文学批评在早期阶段的雏形。如《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等。诗歌作者是认识到了其作诗的目的与态度的,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从而达到歌颂、赞美、劝谏、讽刺的目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赋诗言志,也是使赋诗言志真正切合《诗经》的文学功能及其文学批评作用。《诗经》社会功用的另一方面,是社会(包括士大夫与朝廷统治者)利用它来宣扬和实行修身养性、治国经邦——这是《诗经》编集的宗旨之一,也是《诗经》产生其时及其后一些士大夫们所极力主张和宣扬的内容。孔子十分重视《诗经》,曾多次向其弟子及儿子训诫要学《诗》。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这是孔子对《诗经》所作出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兴、观、群、怨”说,也是他认为《诗经》之所以会产生较大社会功用的原因所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阐明了《诗经》的社会功用,既点出了《诗经》的文学特征——以形象感染人,引发读者的想像与联想,又切合了社会与人生,达到了实用功效。《毛诗序》在继承孔孟的说教基础上,特别强调了《诗》的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其中尤其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强调了统治者应通过《诗》来向百姓作潜移默化的伦理道德教育,使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从而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统治的巩固。《毛诗序》的这一有关《诗经》教化的理论,无疑大大强化了《诗经》的社会功用,也大大提高了《诗经》的地位,使之成了统治者行使统治的必备工具,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二、历史与民俗价值从历史价值角度言,《诗经》实际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历史,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其涉及面之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后世史学家的史书叙述这一历史阶段状况时,相当部分依据了《诗经》的记载。如《大雅》的《生民》等史诗,本是歌颂祖先的颂歌,属祭祖诗,记录了周民族自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到周灭商建国的历史,歌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的辉煌功绩。这些诗篇的历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记录了周民族的产生、发展及灭商建周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记载了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迁徙、大战争等重要历史条件,反映了周民族的政治、经济、民俗、军事等多方面情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虽然这些史料中掺杂着神话内容,却无可否认地有着可以置信的史实。 《诗经》的民俗价值也显而易见,包括恋爱、婚姻、祭祀等多个方面。如《邶风·静女》写了贵族男女青年的相悦相爱;《邶风·终风》是男女打情骂俏的民谣;《郑风·出其东门》反映了男子对爱情的专一。这些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表现各种婚姻情状的诗篇,综合地体现了西周春秋时期各地的民俗状况,是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史很好的材料,从中也能了解到古代男女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和婚姻观。《诗经》中不少描述祭祀场面或景象的诗篇,以及直接记述宗庙祭祀的颂歌,为后世留下了有关祭祀方面的民俗材料。如《邶风·简兮》中写到“万舞”,以及跳“万舞”伶人的动作、舞态,告诉人们这种类似巫舞而用之于宗庙祭祀或朝廷的舞蹈的具体状况。更多更正规的记录祭祀内容的诗篇,主要集中于《颂》诗中。如《天作》记成王祭祀岐山,《昊天有成命》为郊祀天地时所歌。这些诗章充分表现了周人对先祖、先公、上帝、天地的恭敬虔诚,以祭祀歌颂形式,作讴歌祈祷,反映了其时人民对帝王与祖先的一种良好祈愿和敬天畏命感情,从中折射出上古时代人们的心态和民俗状况,是极宝贵的民俗材料。 三、礼乐文化及其它价值周代文化的鲜明特征之一,产生了不同于前代而又深刻影响后代的礼乐文化。其中的礼,融汇了周代的思想与制度,乐则具有教化功能。《诗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表现了周代的这种礼乐文化,成了保存周礼有价值的文献之一。例如,《小雅》的《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均为燕飨乐章,它们或燕乐嘉宾,或臣工祝颂天子;而《寥萧》则为燕远国之君的乐歌。从中可知周朝对于四邻远国,已采取睦邻友好之礼仪政策,反映了周代礼乐应用的广泛。又如《小雅·彤弓》,记叙了天子赐有功诸侯以彤弓,说明周初以来,对于有功于国家的诸侯,周天子均要赐以弓矢,甚而以大典形式予以颁发。相比之下,《小雅·鹿鸣》的代表性更大些,此诗是王者宴群臣嘉宾之作。“周公制礼,以《鹿鸣》列于升歌之诗。”朱熹更以为它是“燕飨通用之乐歌”诗中所写,不光宴享嘉宾,还涉及了道(“示我周行”)、德(“德音孔昭”),从而显示了“周公作乐以歌文王之道,为后世法”。除燕飨之礼外,《诗经》反映的礼乐文化内容还有:《召南·驺虞》描写春日田猎的“春蒐之礼”;《小雅·车攻》、《小雅·吉日》描写周宣王会同诸侯田猎;《小雅·楚茨》、《小雅·甫田》、《小雅·大田》等描写写祭祀先祖,祭上帝及四方、后土、先农等诸神;《周颂》中多篇写祀文王、祀天地,可从中了解祭礼;《小雅·鸳鸯》颂祝贵族君子新婚,《小雅·瞻彼洛矣》展示周王会诸侯检阅六军,可分别从中了解婚礼、军礼等。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现实主义精神与传统《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二、抒情诗传统从《诗经》开始,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三、风雅与文学革新《诗经》中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屈原所继承和发扬,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 。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陈子昂感叹齐梁间“风雅不作” ,李白慨叹“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杜甫更是“别裁伪体亲风雅” ,白居易称张籍“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以及唐代的许多优秀诗人,都继承了“风雅”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在唐以后的创作中,从宋代的陆游延伸到清末的黄遵宪。四、赋比兴的垂范《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诗经》还以鲜明的事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诗经》民歌重叠反复的形式,准确、形象、优美的语言,被后世诗人、作家大量的吸取运用。《诗经》以它所表现出的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后代文人重视民歌,向民歌学习。《诗经》灵活多样的诗歌形式和生动丰富的语言也对后代各体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魏晋时期,曹操、嵇康等人都学习《诗经》,创作四言诗。文学史上的赋、颂、箴、铭等韵文也都与《诗经》不无关系。 《诗经》的诞生(包括产生、采集与编成),首先在诗歌体裁形式上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的新体式——四言体。在《诗经》之前,诗歌虽说已诞生,但尚无自己固定的体式,且还流于口头形式,一般以二言为主;到《诗经》时,中国诗歌开始真正奠定了自己的创作格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式,也就是说,中国诗歌的真正起步,始于《诗经》时代。《诗经》不仅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有形的历史阶段——四言诗,且这种体式影响波及了后世各代的诗歌创作:一,后代的五、七言诗,尤其五言诗,是在它基础上的突破与扩展;二,即便在五、七言时代,也还有作者创作了不少四言诗,沿袭了《诗经》形式。从诗歌的节奏韵律上说,《诗经》也为后世诗歌创了先例,尤其在诗歌的押韵形式与韵部等方面,为后世诗歌提供了范式与典型,这在诗歌创作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更重要的是,《诗经》在创作上首开了写真的艺术风格——以其朴素、真切、生动的语言,逼真地刻画和表现了事物、人物及社会的特征,艺术地再现了社会的本质,为后世文学创作(尤其诗歌创作)提供了艺术写真的楷模与借鉴范式。具体地说,《诗经》为当时和后世活画了一卷社会与历史图画,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社会的面貌,讴歌了上古时代人民的勤劳、勇敢,鞭挞了统治阶级的卑劣、无耻,为后世留下了立体的、具象的历史画卷,是一部丰富生动的上古时代百科全书。 《汉书》记载,西汉时西域各国贵族子弟多来长安学习汉文化,1959—1979年在新疆连续发掘的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毛诗郑笺小雅》残卷 ,确证是公元五世纪的遗物。新、旧《唐书》也记载,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西亚、罗马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波斯人多有通汉学者。唐建中二年(781)所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撰写者景净是叙利亚人,他在碑文中引用《诗经》二三十处,这证明《诗经》从丝绸之路外传历史相当悠久。 中国与印支半岛和印巴次大陆的文化交流也始于汉代。汉武帝曾征服南越,分置九郡,推行汉朝的教化,作为五经之首的《诗经》必然进入。在古代漫长的交往中,这些地区的国家都有通晓汉学的人士。在越南据史书记载:李朝十世以《诗经》为科试内容,黎朝十二世科试以《小雅·青蝇》句为题,士人无不熟诵《诗经》。从12世纪开始出现古越南文学多种译本,越南诗文、文学故事中广泛引用《诗经》诗句和典故,影响了越南文学的发展,某些成语并保存在现代越南语言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五经传入朝鲜。当时朝鲜半岛百济、新罗、高丽三国分立,据《南史》记载,541年百济王朝遣使请求梁朝派遣讲授《毛诗》的博士,梁武帝派学者陆诩前往 。新罗王朝于765年规定《毛诗》为官吏必读书之一。高丽王朝于958年实行科举制,定《诗经》为士人考试科目。讲学《诗经》在朝鲜形成几个世纪的风气。到16世纪,朝鲜大学者许穆精研中国经学,现仍保存着他的《诗》说,《诗》说全面贯彻了孔子的诗教思想 。18世纪初编纂出版的朝鲜第一部时调集《青丘永言》,开拓了朝鲜近代诗歌创作的宽广道路,而它的序文就言明:它的编纂是借鉴孔子编订《诗经》的思想和经验 。韩国67所大学中文系讲授《诗经》,其中34所专门开设了必修或选修的《诗经研究》课程。 唐代日本遣唐使来长安留学,以后也不断有中国学者去日本讲学,从而促进了日本封建文化的发展。第一个日译本出现在9世纪,以后选译、全译和评介未曾中断,译注、讲解、汉文名著翻刻,成为几个世纪的学术风气,使《诗经》广泛流传。日本诗歌的发展与《诗经》有密切联系,和歌的诗体、内容和风格都深受《诗经》影响,作家纪贯之(?~946)的《古今和歌集》的序言几乎是《毛诗大序》的翻版,目加田诚的译本被评价为信、达、雅,受到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的欢迎 。日本当代学者于二十世纪70年代成立日本诗经学会,出版会刊《诗经研究》。《诗经》在欧洲的传播开始于16世纪,通过来华的传教士译介给欧洲读者。19世纪初叶起,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汉学升温,《诗经》译介呈现繁荣景象,欧洲的主要语种都有了全译本,而且趋向雅致和精确。关于是散译还是韵译,曾形成韵律派和散译派之争。韦理的译本可作为西译追求“雅”的典型,把原著译成优美的抒情诗,为了体现原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打乱原来的体制和作品次序,重新按内容分类,附录又将《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代表与欧洲诗歌比较研究。高本汉的译本可作为追求“信”的典型,他是语言学家,在训诂、方言、古韵、古文献考证诸方面都倾注功力。这两部译著在西方产生几十年的影响。 北美在二十世纪初期才开始《诗经》译介。单篇译文大量散见于期刊和各种选集,重要译本有美国新诗运动领袖意象派大师埃兹拉·庞德(E·Pound,1885~1972)的选译本《孔子颂诗集典》(1954),海陶玮(J·R·Hightower)的全译本、麦克诺顿(Wenaughton)的全译本。庞德的英译曾引起热烈讨论,他向美国读者特别推崇以《诗经》为源头的中国古典诗歌。沙俄时期原已有15种《诗经》译本(选译和全译),50年代以后,由于中苏两国关系、文化交往大有进展,从事译介的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和科学院院士,以王西里院士、什图金院士、费德林通迅院士的影响最大。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也都有《诗经》译本。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一些经济文化发展迟缓的国家和地区,独立后迅速发展,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巴次大陆都正在传播《诗经》。越南社会科学院列《诗经》越文全译为国家项目,蒙古文全译也即将完成。《诗经》正以几十种语文在世界传播,在各国的《世界文学史》教科书上都有评介《诗经》的章节。诗经学是世界汉学的热点。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科建设
外国语学院经过常年不懈努力,正在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规格的外语专门人才,语种涉及英语、俄语和日语。本科专业始于1972年,当年招收英语、俄语两个语种的学生,2004年日语专业开始招生。2007年,英语创新实验班(翻译)开始招生,同年,“英语”专业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始于1995年,该年获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 2001年获批英语(学科教学),即英语教育硕士点,2003年获批“英语语言文学”二级硕士点。2010年获批招收英语翻译专业硕士(MTI)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2009年获批增列“跨语言文化研究”二级博士点(隶属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一级博士学科点)。近十年来,学院通过“外引内培”,实现了本学科建设的快速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各专业教学和科研团队的培育和建设。总体来讲,本学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教授、博士”人才引进、各硕士专业协调发展、本科与硕士课程体系调整与完善、模块教学梯队建设、专业特色凸显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优势教学资源的创建等几个阶段。其中大力引进“教授、博士”高层次人才,构筑教学团队核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2至2003的两年间,学院积极响应学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部署,引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的张京鱼、田兵、贺俊杰等三位博士。其研究领域分别涉及二语习得、语篇分析,认知语义学、(教学)词典学、语用学,测试学、计算语言学、音系学等应用语言学主干分支。2007至2009的三年间,学院又先后引进了胡选恩、张霄军、李艳、张亚婷博士和郑元会博士后,进一步增强了英美文学、翻译学等领域的学科教学和科研力量。人才引进,为孕育教学和科研团队的顶层与核心,实现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作了充分准备。同时,学院还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攻读博士学位,实现教师队伍学历结构和科研能力的大幅提升。先后有王文教授,韦理、石洛祥、吕敏宏、李琳等获得博士学位,另有九位教师目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外引内培”形成的博士群体,以及王茂金、白靖宇、张彩霞、杨铭、张思锐、侯玉海、薛金强、徐忠慧等资深教授学者,共同形成了一支老中青年龄结构合适、学缘结构优化、科研学术方向比较齐全的“博士主力”教学科研团队。本学科还重点培育“外语教师教育”特色。通过凸显“师范外语”学科的专业特色,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建设模块化教学梯队。同时,积极倡导科研带动教师人才成长:教学上层次、创特色。在英语专业教学科研团队中,先后有两人次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2006、2007),两人次获得福布莱特资助出国访学(2005、2007);两人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俄语、日语、法语等方向的学科发展和研究生培养,近些年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俄语专业先后引进孟霞、吴鑫羽两位博士,日语引进尹仙花副教授,曹婷、席卫国两位博士。俄语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
我国在春秋时代,就产生了一部优美的民歌集,叫做《诗经》对吗
我国在春秋时代,就产生了一部优美的民歌集,叫做《诗经》(×)
《诗经》是诗歌集,不是民歌集。
诗经对后世文学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
优良传统,哺
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
《诗经》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从《诗经》开始,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
志的
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
生态度,被
后人概括为
“
风雅
”
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屈原《离骚》
、汉乐府诗、建安诗人
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
“
风雅
”
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如陈子昂、杜
甫、白居易和新乐府诸家,都是
“
风雅
”
精神的体现。
三、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
《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
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
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
大的意义。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明显是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比兴的运用,形
成了我国古代诗
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四、
《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曹
操、嵇康、
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后世箴、铭、诵、赞等
文体的四
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
。总
之,
《诗经》牢笼千
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屈赋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鲁迅说屈原的作品
“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
,楚辞
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
优良传统,哺
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
《诗经》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从《诗经》开始,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
志的
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
生态度,被
后人概括为
“
风雅
”
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屈原《离骚》
、汉乐府诗、建安诗人
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
“
风雅
”
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如陈子昂、杜
甫、白居易和新乐府诸家,都是
“
风雅
”
精神的体现。
三、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
《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
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
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
大的意义。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明显是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比兴的运用,形
成了我国古代诗
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四、
《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曹
操、嵇康、
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后世箴、铭、诵、赞等
文体的四
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
。总
之,
《诗经》牢笼千
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屈赋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鲁迅说屈原的作品
“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
,楚辞
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
优良传统,哺
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