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素养阅读怎么上 如何培养幼儿园的阅读兴趣
幼儿园阅读活动的教法及基本流程是怎样的?浅谈幼儿园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如何培养幼儿园的阅读兴趣?如何提升幼儿的阅读素养?幼儿园阅读课怎么上?
本文导航
幼儿园阅读活动的教法及基本流程是怎样的
再如:
活动中有一些好的素材可以作为活动之前的前期经验准备,
也可以放在后期进行延伸
活动来锦上添花,
而不是一股脑儿放在一个活动中形成量大、
点多,
孩子不易理解和掌握的
局面。
2
、素材运用策略:
1
)借“文学作品”为媒介,萌发情感共鸣
借助蕴涵社会教育寓意的文学作品,
并以此为媒介,
建立起社会教学活动与幼儿情感互
动的通道,
给幼儿敞开一个广阔的文学情愫和情感世界,
唤起幼儿共鸣
,
有利于充分发挥素
材的作用。如:“我会排队”、“我是霸王龙”社会活动
,
就是以文学作品为媒介,让幼儿
在体验之后,
萌发自己的一些思考,
从而在实践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
逐步完善社会性
行为的。
2
)以“游戏体验”为桥梁,引发思考研究
以游戏体验为桥梁的素材,区别于故事与谈话等,幼儿可以从游戏中体验成功与失败,
从而思考行为和解过的关系。
如:
为了增强幼儿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通过以
“鸡蛋宝宝玩游
戏”
为桥梁,
让幼儿思考并探索研究如何把鸡蛋从罐子里很快地拉出来,
丰富体验,
以此自
然而然地主动建构起轮流、分享与合作的经验。再如“马路上的标志”活动,为了提高并渗
透中班孩子规则与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我们从马路上的标志入手,
紧紧围绕
“马路上的标志”
筛出几个孩子容易掌握的红绿灯、禁止标志,并以“小老鼠逛公园”
帮小老鼠忙的身份,
引领幼儿了解标志的含义。
3
)凭“生活经验”为通道,催发情感抒发
运用
“生活经验”
的素材,
可以是
“情景表演”
,
也可以是
“场景再现”
。
还可以是
“热
点讨论”或“经典话题”。例如:
2008
奥运会,这样,把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表现和
心理上的情感需求作为社会活动的基本依据,
捕捉每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
拉近社会活
动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
把发生在幼儿身边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事件融化为社会活
动的素材和内容,
抓住日常生活的点滴,
巧妙利用节日资源、
合理利用社区资源,
让幼儿在
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抒发情感。可以说是方便有效的良好捷径。
4
)引“探究操作”为载体,强化感同身受
引用
“探究操作”
为载体的素材,
强调给幼儿自主参与探究的机会,
给发现展示智慧的
空间,
让幼儿在探究操作中亲自体验、
感同身受,
解决生活和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着眼于幼
儿可持续地社会性的和谐发展。
此时的素材运用侧重于幼儿是否主动参与活动、
发挥主动创
造性、独立或与同伴合作完成目标是衡量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5
)用“社会实践”为中介,激发情感互通
以幼儿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序,
巧妙利用节日资源、
合理利用社区资源,
利用社会实践中
的“参观调查”、“交流访问”等聚合社会资源作为素材,同时,充分考虑班级、幼儿园、
家庭亲子活动等途径所覆盖的范围,
与幼儿园社会活动相结合,
有利于师、
幼、
家长间的情
感共通与共融,实现社会活动的正效应。例如:在“我会交朋友”活动中,教师有意为本班
幼儿创设相识新朋友的机会,
并通过自然相识→尝试运用一些简单的相识与记忆新伙伴的方
法→回放幼儿方法,
学习并验证交友策略是否有效→巩固交往策略。
这种创设自然体验和社
会实践的生态场,
让孩子们和社会教育走向生活、
走向对话、
走向活动体验,
有了深层次的
与人、与社会的情感共通。
(三)总结了社会教学活动话题呈现环节的指导策略
话题呈现阶段
是教师引导儿童进入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
在这一阶段主要作用
有三
:
一是激发儿童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诱发学习的自主
性和能动性;
二是唤起儿童的注意力,
使儿童的兴奋中心转移到活动中来;
三是明确学习任
务和目的,
激活儿童思维。
结合课题组成员二年来的实践和研究成果,
我们把幼儿教师在社
会教学活动话题呈现环节采用频率较高、教学效果突出的几种指导策略总结归纳如下:
1
、悬疑式
悬疑式话题呈现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出乎儿童预料,或展示矛盾,或使幼儿置身于惊异、
困惑之中,
造成幼儿心理上的渴望和兴奋。
如小班活动:
我要保护自己,
教师通过视频和音
效,
设置了一个悬念
:
“小兔子为什么会受伤
?
”
这里设置的疑问就好像给幼儿说出一个
“谜
面”
,幼儿要想办法去揭开谜底,就必须积极思维参与活动。运用此策略需要教师注意悬念
的设置要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
:
不悬,难以引发儿童探究的兴趣;太悬,
儿童百思不得其解,
也会降低活动的积极性。
只有不思不解、
思而可解才能使儿童兴趣高涨,
扣人心弦,
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同时还需要教师考虑引发悬念的材料或事物贴近幼儿实际,
以教学内容的关键点为切入点,引发儿童积极活动,揭示问题,明晰教学思路。
2
、平铺式
平铺式话题呈现是指在活动开始时,
教师以指令、
询问、
建议等形式直接点题切入。
其
目的是讲明活动目的、
学习内容或任务,
把幼儿的注意力和思维迅速导向并集中到教学内容
中来。平铺式的语言是一种直叙式的语言,采用的语言比较平淡、简洁。如大班:有趣的十
二生肖中,
“你知道自己是什么属相吗?”
“你的家人是什么属相呢?请你模仿一下这种属相
的动作或者声音。”等。教师采用的导入方式是开门见山的,直接指出活动的目的或任务。
一般来说,
当教师要开展的活动与近期所学的没有密切联系,
或者新手老师不了解幼儿的知
识、能力水平及兴趣爱好的时候经常采用此类方式开展教学。
3
、回忆式
运用回忆式语言的关键点在于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
建立起新旧知识、
经验之间的联
系。
具体而言,
联结点的确定又建立在对教学内容认真分析和对儿童了解的基础上,
针对不
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记忆特点采用合适的方式,
如中、
小班的儿童的记忆水平相较于大班要低,
因此要求儿童回忆的内容通常是有照片、实物提示的或者是间隔时间近,容易回忆的内容;
到大班,
随着儿童记忆的意识性和理解性的提高,
要求回忆的内容则可以相对抽象一点,
但
依然将要求回忆的内容或经验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定态度结合起来,
或者把它囊括
在具有儿童生活实际意义的经验背景之中。
因为如果儿童认为过去的实际活动对于自己越是
具有重要意义,它与学习活动的结合更能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4
、故事式
这一策略指的是在导入阶段,
教师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开始,
以故事为引子,
在故事讲述
过程中引出当次教学活动主题。
故事式话题呈现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通过叙述故事,
使幼儿
头脑中形成鲜明生动形象的画面或情节的同时,
引起幼儿对观察对象或教学内容的注意。
鉴
于此,
导入语中教师所讲的故事,
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
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
分;
教师的提问要有别于语言教学,
不追求故事的细节、
所提问题要突出本节课的中心思想,
即目标的完成。
5
、角色式
角色式话题呈现是指教师以想象的某角色身份说出的导入语。
主要表现为借助某个想象
中的角色引发儿童学习兴趣、
唤起儿童的注意、
将儿童的注意力和思维指向教学内容与活动。
教师使用角色式的语言与儿童对话,
可以让儿童借此进入广阔的幻想世界中,
增加活动的趣
味性和生命力。
角色式导入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也是个平等的参与者,
以角色式的语言与儿童对话,
不
仅会使教学活动变得有丰富、
有趣,
还会让儿童感到亲切和平等。
运用此策略设计导入环节
要注意把握儿童已有的经验,切忌超出儿童经验的范围,露出“导演”的痕迹。例如:大班
《今天我当家》中,教师通过但当导游角色,孩子们组成小家庭,扮演父母子女角色,使整
节课充满情境性。
6
、情境式
运用情境式话题呈现的重点是通过直观的场景布置和简洁的语言描绘,
创设出一个儿童
感兴趣的具体情境,将抽象的内容、规则等形象化、具体化、可操作化,从而把儿童迅速带
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
如小班:
做客活动是结合几个不同情境的设置,
将具体的要求寓于
情境说明中,
对儿童的活动提出了目的和要求,
引着儿童一步一步地感知、
体验做客的要求,
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做客的规则。
一般来说,
采用这种导入语后,
整个活动都存在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所以,
教师运用
此策略应注意让儿童身临其境,在情景中观察、感知、操作、体验;而创设的情境也必须结
合活动目的,
从教学内容出发,
巧妙构思,
形式上也力求新颖,
新奇的刺激更容易引起儿童
的注意,唤起儿童的求知欲。
(四)探索了行为实践环节的教学指导策略
课堂上的
“行为实践”
虽然没有日常行为练习经常和方便,
却能通过课堂特意创设的环
境的新异刺激和教师的指导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有效地避免了社会教学中的单一说
教。
策略一:根据教学内容和年龄特点选取相宜的行为实践方式
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贯穿行为实践活动,
这种形式我们在小年龄班用得比较多。
因为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活动设计游戏化、
行为化特点。
当然是否采用这种方式还取
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如大班《今天我当家》活动中,三个孩子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宝宝
组合为一个小家庭,通过参加一日游、为
10
元金费作计划、游公园消费等环节,孩子们真
实地在教学中当了一回家,体会到当“父母”的责任、当家的不易,同时他们能为省钱和合
理花钱动了一番脑筋。整个教学活动孩子在真实的情景中边学边玩,非常愉快。
在教学活动最后环节进行行为的实践活动
,是指幼儿把教学中获得的社会认知、技能,
及情感,在这个环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受、来练习,从而得到感性认识和强化。
策略二:强调行为实践活动的趣味性、适宜性、挑战性。
趣味性:
社会实践练习的趣味性有特殊的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要给孩子的社会认知,
(比
如规则的建立)本身是缺乏趣味性的事,如我们在进行规则教育时,设计了《猴子过河》这
样一个教学内容来指导小班孩子学习排队。
排队不是什么有趣的事,
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几
乎每天都涉及到,是小班幼儿入园后规则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教学的行为实践环节中,
通过设计有趣的活动“去摸箱取礼物”调动小班幼儿动起来的热情,积极学习、体验排队,
还着重感受了
“排队”
这个规则带来的好处和便捷,
巩固了对
“排队”
这个规则的良好认知。
适宜性:
就是指行为实践活动内容要和课堂前半部的教学活动内容相辅相成,
让幼儿既
能理解教学所讲,
又能把认知的道理进一步感性化。
如,
我们设计的中班学习乘车规则的
《文
明小乘客》
教学活动,
课堂前半部分通过故事、
谈论等知道做文明小乘客的方法和意义,
最
后我们设计了两个行为实践内容:
第一,
请幼儿通过操作填卡片来辨别正误,
幼儿马上就联
系到用前面的认知进行一个价值判断“这样做文明还是不文明”
。第二,我们现场把小朋友
的小椅子动几张,
用一根包装绳一围,
幼儿就开始玩乘汽车游戏了。
这中间有幼儿扮演抱小
孩的,有扮演老人的。游戏帮助幼儿把刚学到的乘车规则通过操作更加感性和深刻。
挑战性:
是指行为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幼儿理解教育内容,
还让幼儿大胆进行变通地、
有
所创造的尝试,
从而更好地得以理解和运用。
如我们在设计大班
“多彩的广告”
的教学活动
时,
行为实践活动是让幼儿为班级的区域设计、
表演广告,
幼儿此时就要借助前面对广告的
认识和模仿,
创造性地进行广告设计和表演,
这样的行为实践活动不仅激发幼儿创造欲望而
且加深了幼儿对“广告”的理解。
策略三:明确行为实践目的,巧妙借助游戏、角色扮演、操作、互动等方式。
在行为实践环节中,
我们常常借助游戏、
角色扮演、
操作活动、
互动活动等等活动形式,
多样的活动形式更好地体现了行为实践活动的运用效果。但是这些活动形式不是拿来就用
的,
而是要充分考虑社会教学的目标如何体现并成为活动重点的问题。
如在大班
《我俩交朋
友》活动中,我们将体育游戏“踩报纸”作为最后的实践活动,要求好朋友想办法让四只脚
不离开报纸,随着报纸的对折变小,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让自己和朋友赢得比赛的胜利,
有的孩子抱起了对方,
有的让对方的脚踩在自己的脚上„„这些身体的拥抱、
动作的协调都
让孩子进一步体验到朋友的亲密,合作的快乐。
策略四:激发幼儿对实践行为产生情感,避免简单、机械地模仿。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
,幼儿对社会认知内容(道理)能很快接受和复述,但是往往在行
为实践中,
并不能言行一致,
甚至是只会说不会做。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实践活动中幼儿对行
为产生情感,
而不是一味地模仿。
教师要学会做观察者和引导者,
当孩子的实践出现错误行
为时,不要急着干预,可以借助录像、照片等形式现场记录让幼儿及时反思。
七、课题研究反思
1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
发挥核心组员的帮扶指导作用,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
能力。
在研究中,
我们始终树立这样的观念:
本课题的研究一定要立足幼儿发展的实际、
一
定要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既考虑到各园的园本性发展,
更要考虑大众性需要,
因
此在课题的选择及施教时,不刻意追求课题的新颖、形式的花样,而更注重老课题新上法、
操作的简便性,我们认为这才是一线的教师更需要的课题。
由于市社会组的组员来自全市各大系统的幼儿园,
教师的层面不同,
新老成员的经验也
不同,
为了培养更多的新组员,
提高她们的能力,
我们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
每一位教师上
课,我们都安排一位核心组员进行指导,从教材的选择、过程的组织、试教、点评等,不仅
发挥了骨干的作用,
让上课教师受益匪浅,
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很多老师从刚进组时
的怕上社会课,
到如今觉得上社会课很有意思,
有的教师还在所在区县的社会教研组中成为
了领头人。近年来社会组成员共有四十篇多社会论文获奖、发表、
,
10
多个社会领域个人课
题立项、结题。经过几年的研究,虽然组员在不断地更新,但组内的研究氛围浓郁,大家不
仅成为教研中的伙伴,也成为了生活中的好友。
2
、课题研究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几年来,我们实践了大量的社会教学课题,教学方式的更新、教学策略的改变,也让孩
子获得了发展,
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地与环境互动,
在实践中运用学到的交往策略,
在欣赏中
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
八、今后的设想
1
、巩固完善研究成果,推广研
究中的有效经验,为一线幼儿
教师服务。
2
、扩大研究的范围,开展角色
游戏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
观察研究。
3
、关注社会教育在一日生活中
渗透的内容和方式的研究。
请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浅谈幼儿园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可以采用绘本或者讲故事的模式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等到了小学阶段的孩子,我推荐过他们阅读儿童文学作家乐多多的“胡小闹日记”,这套书很有趣,孩子不但喜欢读,而且读了之后收获会很大,成绩提高、上进心和自信心会越来越强。我经常作为阅读课的课件给班里的孩子讲解呢。这是一套能给孩子带来真正进步和改变的课外读物,图书馆有,家长可以去给孩子借来读。
如何培养幼儿园的阅读兴趣
一、创设氛围,激发活动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的语言主要是在周围环境中模仿而获得的,因此,幼儿园与家长都要从幼儿的阅读环境入手,努力创设幼儿良好的阅读环境,并引导幼儿接触这些阅读环境,让幼儿在互动的过程中进行早期的阅读训练,从而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激发幼儿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的基础。孩子的生活离不开区域活动,因此我们在班上设置了图书阅读区取名“宝宝书店”。那是一个温馨,舒适,愉快的角落,在“书店”里,我们除了投放必要的图书、图片、纸偶、木偶外,我们还在地上铺上地垫、靠垫,这样让孩子自由地选择空间,自由选择读物,自由选择阅读的方式。靠在靠垫上阅读,感觉就很放松,很舒适,也很惬意,孩子就这么自由地享受着阅读的快乐。同时,我们也有效地利用活动室的每一个空间作为辅助的阅读空间。如: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我们就有意识地将主题中有关内容和孩子一起通过剪贴、绘画等方式,制作成小图书,反映在活动室的主题版面上。这样,“小图书”、图片、幼儿收集的材料都以立体呈现的方式,让幼儿参与制作、观察和欣赏。另外,我们还注意在孩子盥洗的地面、墙面等场所,将孩子需要掌握的盥洗、用餐等生活习惯的基本步骤图画的形式进行张贴,使孩子在任何时候都有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意愿。久而久之,幼儿就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阅读也就成了他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这样能丰富班级的阅读内容,增进他们的交流,加深彼此的感情。
二、讲究方法,提高活动效率
指导幼儿前期阅读要取得高效率还是得讲究方法策略的。幼儿的年龄及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正视这一差异并根据这一差异有效地指导,指导幼儿学会观察图画内容,认真听教师按画面的内容、故事情节进行讲述,从而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并积极参与其中。教学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深入模仿,模仿教师讲故事,模仿教师有感情的阅读,在模仿的基础上,启发幼儿探索各种各样的方法,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幼儿的阅读初期应该把重点放在让幼儿了解美术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上——因为艺术的世界是相通——从而打开幼儿感悟美的各种通道。打开幼儿感悟美的通道的方法可以从简单的让孩子看一看颜色不断变化构成的美妙,听一听各种不一样的声音感悟语言传递美,想一想视觉、听觉等各种途径合成的美的意境。给幼儿阅读的书中故事文字量应该是适中的,字体也应该比较大,并伴有鲜艳的色彩和形象可爱有较强引力的图画书。
无字创意图画书《十朵小云》,全书没一个文字,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慢慢去理解故事。故事图片简单易懂,内容有趣,大人小孩看了都会被吸引。有些阅读故事适于运用“听悟法”进行教学,也就是在阅读之前幼儿不打开书本,先听教师或家长讲述完整的故事,使幼儿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在脑海里形成一幅幅相关的图画表象,接着再让幼儿打开故事书阅读,再次使幼儿通过自己的阅读感受获得阅读经验。
也可以先让孩子们观察图片,从把握图画内容开始,引导孩子们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逐渐培养幼儿讲故事能力,并伴着认读文字故事,明白了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号之间的对应,从而习得完整、连贯、规范的语言表达方法。
在幼儿进入阅读的前期,可以精心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引导性的问题,让孩子们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的去阅读。如故事《谁能找到大皮球》,我先让幼儿猜猜:“谁找到了大皮球呢,为什么小猴能找到,而小猪小熊它们却找不到呢,”让孩子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引导他们看书,孩子们当然情绪高涨,很积极地参与阅读之中。
《指南》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以幼儿兴趣为前提,以游戏为手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在每次的阅读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给幼儿创设一些活动情境,让幼儿带着头饰拿着道具进行表演,或是让幼儿进行想象绘画活动,或是让他们续讲故事等等。
三、拓展延伸,活化阅读活动
幼儿的阅读不能只局限于集体活动内,教师与家长应该想尽办法把阅读活动拓展延伸到课外活动中,从而弥补集体教学的时间、空间上的不足,丰富集体教学的内容。注重阅读后的课外延伸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如在阅读《我的妈妈》之后,我们进行一个互动环节,让孩子们用彩笔画出了很多富有个性的、不同类型的妈妈,接着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运用这些续编了《妈妈的故事》,再往下就是结合母亲节举行盛大的“靓妈妈”主题活动,最后我让孩子们用图片装扮活动室,这样的课内延伸活动丰富而有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使阅读活动丰富有趣,使幼儿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为了让阅读延伸到课外,我让孩子们在妈妈的陪同下进行一些活动,比如妈妈爱吃的食物,妈妈喜欢的裙子,可以画一画或用泥工做做妈妈喜欢做得事,这样活化了幼儿的阅读活动。
总之,通过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我们领悟到了幼儿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阅读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创设良好的、能激发幼儿阅读的环境,讲究教学方法,讲求阅读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
如何提升幼儿的阅读素养
掌握看书扫视法
读的快,首先眼睛要看的快,以前一个字一个字十分没有效率,而且长时间没让眼睛感到劳累,,学会合理扫视,纠正按“字”阅读、默读时动嘴、眼动没有规律等不良习惯,逐步扩大学生的“视知觉广度”。“视知觉广度”大,由于眼球注视时间短和中途回视的次数少,其阅读的平均速度就比较快。
掌握看书搜索法
要提高阅读速度,具有看书时的快速搜索能力是必要的。即在看书时能快速找到所需文章目录,文章重点或你对文章所关心的部分。我们在训练中必须养成学员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使他们在阅读时善于发现重点,善于发现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这可以用提要法进行训练。
掌握速读概括法
通过快速阅读要求学员能看清书籍或文章的内容提要,迅速把握文章主要脉络和大意。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就能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高阅读的效率。
幼儿园阅读课怎么上
幼儿园阅读课,应该怎样上幼儿园的孩子太小了,如果要给孩子上阅读课的话,可以当着孩子的面。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大人读小孩听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