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方博士不在了 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几台
为什么梁田方博士最近都没有上新闻大求真?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的方博士具体是什么身份?小孩取名方博士怎么样?我本科,对方博士,清明节说过来陪我,结果不知道什么地方做的不对,第二天就急冲冲走了?方舟子收到众多培训学校学生的投诉,是不是因为他非法办学了,方舟子为什么要把中药都打成伪科学?
本文导航
新闻大求真梁田的腿
有可能是忘了吧!:-[
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几台
方家翊,全能主持,横跨电台电视网络的新生代男主持。2013年方家翊正式与湖南卫视签约,成为芒果最新锐的力量。
宝宝取名100分
不适合,只要孩子犯点错,就有可能被别人取笑的,因为孩子毕竟不是博士,而别人会把他当博士来看待。
清明节给男朋友家人打电话好吗
走了就走了呗,博士了不起啊!
就这个样子,以后即使在一起了有什么幸福可言。
另外,不合适也给一个理由,有什么了不起的。
方舟子打假教授
他并没有非法办学,而是他的一些言论影响了别人,不是因为他非法办学了,而是他没有很好地履行合同。因为他的言论造成的,毕竟大众比较关注的打假的结果。
方舟子,大家都知道他是学生化的,还有美国的博士文凭,貌似很牛鼻!可是,但是,他经常犯及其低级的错误,让人十分怀疑:他真懂生物技术吗?!有人会反驳我:你胡说八道!你有什么根据?读过生物学专业的人都知道,化学是生物学专业中基础的基础。
一般来说,生物学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学化学:先是无机化学,接着是有机化学,最后是生物化学。由于生物化学是从有机化学中发展出来的,因此二者之间还有一定的重叠之处。不仅如此,生物化学专业的研究生还要重修生物化学。也就是说: 对于一名生物化学博士来说,一些基本的生物化学知识,他至少要学过三次!
话说到了1996年5月18日,方舟子已经戴了半年的生物化学博士帽子。这一天,他在网上发表了他的《进化中的进化论》第六章《生命起源》中的一节,《化学进化假说》。其中,方博士写道:“在1953年,米勒把甲烷、氨气、氢气和水蒸气混在一起,加以火花放电(模拟闪电)‘脂肪酸’和‘甘油’也能被用类似的方法合成,而如果把‘二者’混在一起加热到干燥,就能生成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磷脂。”这句话对于修过大学本科有机化学的人来说,相当于这样:“把白菜和萝卜放到锅里焖一焖,就能生成红烧猪肉。”之所以会有这样古怪的类比,乃是因为,顾名思义,“磷脂”应该是含有磷元素的脂肪,而脂肪酸和甘油都不含有磷元素。方舟子当时在中文互联网上受到了众人的无情嘲笑。一个叫羽箭的人发帖子说:方大嘴显然不知道什麽是磷脂。磷脂是含磷酸基的,而‘二者’都不含磷元素,反应的结果是生成 脂肪,譬如猪油。连磷脂的基本结构都不知道,真好意思整天卖弄自己那点生化。其次,脂肪酸与甘油加热到‘干燥’生成不了任何新东西。‘干燥’在化学上指的 是除去游离的或吸附的水。去结晶水的过程已不是干燥过程,而是应当说是‘脱水’过程,它包括了化学键的断裂。方在这里明明说的是酯化反应,生成物是脂肪与水,是典型的分子间脱水反应,根本不是‘干燥’过程。这是高中化学的知识。当然,跟方大嘴扯化学是有点欺负他。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领域都不了解的人,还指望 他懂化学?一个人在蛋白质、核酸、磷脂三方面都犯常识错误,还是可以夸耀他的生物化学博士头衔。也并不一定就可笑了。可笑的是编逻辑胡搅蛮缠。或者如这回,装死不吭声。”
方舟子能否定中医
方舟子,1995年获得美国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海归,自称科普工作者。过去多年以打假,反伪名噪一时成为网络名人,其中曾揭露过几位名人作假事件算是做过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然而本文提到的是一个受过良好科学教育的博士,方舟子的科学素养却令人吃惊,特别是方舟子在批评中医药,捍卫转基因争议中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化、政治化,为反对而反对的处事风格,完全背离起码的科学精神和践踏一个科学工作者应有的素养。
方舟子至少十年如一日,坚定不移地跟在洋人屁股后边把中医诬蔑为玄学、巫术、伪科学。当得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诺贝尔医学奖,成就为西方所公认,特别是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的时候,方舟子如芒在背,大概有一种被人扒了皮的感觉。然而在铁的事实面前方博士没有展现出一个科学家应有的风度,而是利用自己有限的专业知识强词夺理,继续污蔑中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方舟子在《中医: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和中药有多大关系?》(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一文首先拿青蒿素是植物提取的化学药不是中药说事,似乎这样就可以堵住人们认为中药也是科学的嘴。然而历史上无数青蒿抗疟记载以及屠呦呦的研发经历明确告诉我们,中医历史上科学地发现和应用过青蒿的抗疟性,否则人们为什么历代不厌其烦地记载一种毫无药用价值的植物。中国古代医学和其它技艺都是师徒相传,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规范甚至失传也是屡见不鲜的,不能如方舟子在另一文中提到清朝皇帝没有用过、清朝的御医不知道这味药就全盘否定青蒿抗疟历史记载,进而把整个中医药学污蔑为伪科学,这违背了最起码的科学逻辑。
方舟子拿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说事:“葛洪记载的这个偏方是否真的能治疟疾,也是很可疑的。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所以屠呦呦才用乙醚提取),用两杯水(东晋的“升”很小,当时一升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也即一杯)浸泡一把青蒿,即使用的是黄花蒿,也不太可能泡出能达到药理浓度的青蒿素”。方在翻译古文时故意误导读者,“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方不敢面对“绞取汁”,而只强调“不太可能泡出能达到药理浓度的青蒿素”,要么是这位生物医药博士不懂什么叫“绞取汁”,要么就是科研能力太低、科学悟性太差,真的不懂“绞取汁”的提取作用,这恐怕就是为什么拿了博士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科普工作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