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凯鲁亚克 杰克凯鲁亚克的故事
杰克·凯鲁亚克的人物思想,杰克·凯鲁亚克的主要作品,杰克·凯鲁亚克的人物影响,杰克·凯鲁亚克的个人经历,杰克·凯鲁亚克的介绍,杰克·凯鲁亚克有什么代表作?
本文导航
肯尼斯刘易斯的性格特点
在年轻懵懂的时候,他与“垮掉派”分子们面对精神自由被快速膨胀的物欲淹没的社会发出了群起而叛之的呼喊,期待反叛的、引人惊愕的行为能够吸引大众的注意。但这个时期的凯鲁亚克并不清楚反叛的目的与终点是什么,嚎叫、疯狂、颓废下掩盖不住的是他对生命意义的困惑。可以将凯鲁亚克这一时期的精神追索概括为“滥俗”阶段。由于盲目的疯狂并没有为凯鲁亚克提供答案,却让他陷入越疯狂越困惑的怪圈,于是他转而寻求宗教的帮助,在孤独峰上对禅宗的领悟,使他的心灵得到了阶段性的宁静,虽然并没有达到心灵的永恒,但他领悟到了对生命意义的关怀终究还是要投入生活之中,这一时期可以概括为“脱俗”阶段。重返尘世间后,凯鲁亚克对生活进行了深入体验和终极思考,这一时期可以概括为“归俗”阶段,进入“归俗”阶段以后,凯鲁亚克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生活就是生活,它并不因某个人的苦苦追索而具有至高无上的意义,相反,越是平静的生活才越能显示出人生的意义所在。他的反叛亦不能单一地称之为失败,或者妥协。“滥俗、脱俗、归俗”这三个阶段反映了凯鲁亚克尽其所能地追求精神自由、生命意义的艰辛历程。 在他1949年给作家艾伦·哈林顿(Alan Harrington)的信中,凯鲁亚克就写道:‘我不再beat了,我有了钱,职业,我感到更加孤独,比我从前凌晨三点在时代广场“漫游”或者身无分文深夜在高速公路上挡顺风车的日子还要孤独。这是件怪事。我从来不是一个“反叛者”,我只是一个快乐的、害羞的、笨拙的、真心诚意的傻瓜,并且我还会一直是。或许尽管他已成为了许多人的偶像,或者甚至是一个波普文化的icon。真正的凯鲁亚克从来没有被人接受过。他们盗用的是他的外表和他的智慧,并且仅仅这些而已。或许凯鲁亚克本人知道这一点,在群体中,他只是扮演着一个角色,真实的他,一直是一个不合群的内向而孤僻的青年。”
杰克凯鲁亚克的故事
凯鲁亚克是美国五十年代中期崛起的“垮掉的一代”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共创作了18部小说,大多带有自传性质。他的第一部小说《小城镇与大都会》(1950)是一部按照风俗和历史事件的编年体例来描写家庭和社会的史诗,当时并未引起社会的注意。《在路上》(1957)则是在几个星期之内写成的,以后几年没有再修改,小说结构松散,断断续续,描写一群年轻人的荒诞不经的生活经历,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年的精神空虚和浑浑噩噩的状态。凯鲁亚克的第三部小说《地下室居民》(1958)叙述了一群“垮掉分子”在旧金山整日酗酒,纵欲、吸毒的所谓生活。《流浪的达摩》(1958)题材与上一篇小说相似,但蕴含着某种高深的东方哲理。接着,凯鲁亚克又有两部小说闪电般地问世《萨克斯医生》(1959)和《麦琪·卡西迪》(1959)均包含着作者的自传成份,充斥着失去信仰的年轻人的苦闷,彷徨和消极对抗情绪。总之,凯鲁亚克的作品艺术性稍差,但对社会现实有独到的认识,有助于了解当今一部分西方青年的精神危机。
杰克凯鲁亚克的照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开始了一个繁荣时期,但政治日趋反动,“垮掉的一代”对社会现实不满,但又迫于反动政治高压,便以愤世嫉俗的方式表示抗议。他们蔑视传统观念,厌弃学业和工作,喜爱奇装异服和发型怪异,长期置身于社会底层,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圈子和处世哲学。 1957年的《在路上》问世后,凯鲁亚克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跻身二十世纪最有争议的著名作家行列。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的地位
1922年3月12日,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洛威尔城,是加拿大法国移民列奥·凯鲁亚克和加布里尔的第二个儿子,排行老三。1939年从洛厄尔中学毕业。1939年~194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足球奖学金,在纽约霍雷斯·迈因预备学校读预科。1940年~1941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本科学习。1942年~1943年在美国海军服役,被以精神病为由除名;后在商船上当水手,随船队去英国利物浦。1944年认识卢西·卡尔、艾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涉嫌参与卡尔杀人案;8月22日同第一个妻子埃迪·帕克结婚。1946年~1948年写作小说《镇与城》;在纽约同尼尔·卡萨迪相识。1948年同作家约翰·克列农·霍尔姆斯(John Clellon Holmes)相识,提出“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这一名称。1948年~1950年开始写作《在路上》,第一次同卡萨迪(《在路上》主人公狄安原型)横越美国,最后到达墨西哥城。1950年《镇与城》出版,与第二任妻子哈维蒂结婚。1951年2月~3月,阅读巴勒斯小说《贩毒者》以及霍尔姆斯的小说《走》手稿。4月,在纽约公寓内的一卷打字纸上写出了《在路上》。10月,提出“自发式写作”方法,开始修改《在路上》。1951年~1952年在纽约和旧金山写作小说《戈迪的幻想》。1952年在墨西哥城写作小说《萨克斯医生》。1953年在纽约写作小说《玛吉·卡萨迪》和《地下人》。1954年在纽约和加利福尼亚开始研究佛学,在旧金山写成诗集《旧金山布鲁斯》。1955年写作《墨西哥城布鲁斯》,在墨西哥城开始写作长篇小说《特丽斯特莎》。10月3日,同金斯堡等出席旧金山“六画廊”诗歌朗诵会,金斯堡朗诵《嚎叫》,大获成功。1956年在墨西哥城完成小说《特丽斯特莎),在北卡罗来纳开始写小说《杰拉德·的幻想》,在华盛顿州和墨西哥城完成长篇小说《孤独的天使》第一部。金斯堡的诗集《嚎叫及其他》在城市之光出版社出版。1957年3月到法国和英国作短暂旅游。《在路上》由纽约维京出版社出版;在佛罗里达开始写小说《达摩流浪汉》。1958年~1960年写成小说《孤独的旅人》手稿。1961年在新墨西哥城完成小说《孤独的天使》第二部,在佛罗里达写成小说《大瑟尔》。1965年在佛罗里达写成小说《萨托里在巴黎》。1966年5月同母亲迁往故乡洛厄尔,11月9日同第三任妻子斯特拉结婚。1967年在洛厄尔写作小说《杜鲁阿兹的虚荣》。1968年尼尔·卡萨迪死于墨西哥。到欧洲作短期旅行。1969年10月21日病死于佛罗里达州圣·彼德斯堡。
关于杰克凯鲁亚克的电影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在路上》、《达摩流浪者》、《荒凉天使》、《孤独旅者》等。他以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与文学主张,震撼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社会观。凯鲁亚克在小说中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自动写作手法——“狂野散文”,他的“生活实录”小说往往带有一种漫无情节的随意性和挑衅性,颠覆了传统的写作风格。其疏狂漫游、沉思顿悟的人生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一种理想。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是自传体吗
杰克·凯鲁亚克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他以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与文学主张,震撼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社会观。凯鲁亚克在小说中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自动写作手法——“狂野散文”,他的“生活实录”小说往往带有一种漫无情节的随意性和挑衅性,颠覆了传统的写作风格。其疏狂漫游、沉思顿悟的人生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一种理想。
他的代表作有:
《在路上》:《在路上》是凯鲁亚克的自传性代表作,青年学生萨尔为追求个性自由,与狄安(以卡萨迪为原型)、玛丽露等一伙男女开车横穿全美,一路狂喝滥饮,耽迷酒色,流浪吸毒,性放纵,在经过精疲力竭的漫长放荡后,开始笃信东方禅宗,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小说主人公及其伙伴沿途搭车或开车,几次横越美国大陆,最终到了墨西哥。《在路上》1957年一经问世即令舆论哗然,毁誉参半。但不可否认的是,此书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被公认为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运动的经典。
《达摩流浪者》描写一个没有“悟性”的佛教追随者、主人公雷蒙进行着近乎禅僧修业式的全国各地漫游,途中他遇到先行者贾菲,便跟随他漫游险峻的山川。在此过程中他逐渐认识自我和世界,回到家乡后他自愿担当一名孤独的夏季火山观望员。小说着力突出如何把理想主义的“空”落实到真正需要承担的当下生活中来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