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学籍号是什么 小学学籍证明上面有学籍号吗
小学生的学籍号与学籍辅号一样吗?学籍卡是什么?怎样查看自己的学籍号是多少?学籍号是什么?
本文导航
小学学籍证明上面有学籍号吗
1、二者性质不一样
(1)学籍号终身不变;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进行编码,从幼儿园入园或小学入学初次采集学籍信息后开始使用,一人一号,籍随人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有机衔接,终身不变。
(2)学籍辅号会籍辅号会有阶段性的改变。
在小学、初中、高中一年级新生入学注册后,均会生成新的学籍辅号。同时如果跨省转学,接收学校应当为其编列新的学籍辅号。
2、二者组成数字数量不一样
(1)现在学生的学籍号是:G+身份证号码(19位)。
2015年对全国学籍系统内的学生信息进行核查,仍然没有户籍的学生(无身份证号码)的学籍号将是:J+全国学籍系统自动生成的临时身份号码。如果该学生以后取得户籍,有了身份证号码,学籍号仍然是这个号码,将不再变更成G+身份证号码(19位)。
(2)小学学生学籍辅号用13位数编列,其中:
第一位数表示学段代码(小学为1)
第二、三位数表示入学年度后两位数(如16表示入学年度为2016年)
第四、五位数表示学校校址所在地的县(市、区)代码(附件1)
第六、七位数表示学校校址所在地的乡镇(街道)代码(由各县自行编排)
第八、九位数表示学校代码(由各县自行编排)
最后四位数表示由学校确定的学生顺序代码。
(3)初中、高中学生学籍辅号用11位数编列,其中:
第一位数表示学段代码(初中为2,高中为3)。
第二、三位数表示入学年度后两位数。
第四、五位数表示学校校址所在地的县(市、区)代码。
第六、七位数表示学校代码。
最后四位数表示由学校确定的学生顺序代码。
扩展资料:小学全国学籍号查询渠道:
一、到学校班主任或者学籍管理员查询。
二、登陆中国教育部的网站上就能查到了。
三、咨询当地教育部门查询。
(1)正式学籍号的编码规则:
对于有身份证号的学生:G+身份证号(19位)
原来没有身份证号,只能用临时学籍号,后来补办了身份证的学生,就改成正式的学籍号:J+身份证号(19位)
(2)全国临时学籍号的编码规则:L+按身份证号编码规则生成的数字(6位学校所在地区划码+8位出生日期+4位随机码)(19位)。
全国学籍号是教育部为确保以中小学生身份基本信息为核心的数据准确,利用公安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及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对学生数据进行核查对比,对准确无误的全国中小学生核发全国唯一的正式学籍号。
全国正式学籍号共19位,与16位的学籍号有所区别。
2015年1月21日,教育部通过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全国中小学生发放了正式学籍号,目前,各地正在抓紧落实。
该系统于2014年1月10日全国联网试运行。教育部在完成首次信息采集后,为确保以学生身份基本信息为核心的数据准确,利用公安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及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对学生数据进行核查对比,对准确无误的核发全国唯一的正式学籍号。
学生正式学籍号的发放,标志着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进入新的应用阶段,将在中小学招生入学、学籍注册、学籍档案管理、学籍异动、升级、毕业、成长记录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
现在还有纸质学籍卡吗
具体来讲,一张学籍卡上应该注明:学生所属高校、院系及专业,姓名,性别,学号,年级等。而且大多数院校的学籍卡都会印有该生彩色照片。一般来讲,学籍卡用于高校中的各类考试,以便监考人员确定考生身份,判断是否本人,是否替考、代考,是防止考试作弊的一种手段。当然,大多数学籍卡都带有一定的防伪标志或者记号,以防仿造。学籍卡一般由高校教务处制作并于新生入学时下发的每一名新生手中,以便新生参与未来各种考试。 一般学籍卡会分为本专科学生学籍卡、硕士研究生学籍卡、博士研究生学籍卡等。 1/不同高校的学籍卡一般不同,教育部似乎并没有统一硬性规定。 学籍卡有别于学生证,学生证是在校外判断学生身份的唯一有效证明,一般具有通用性。然而学籍卡一般只在学生所属高校得到承认,而且有的学籍卡并不加盖学校钢印。而学籍就是学生的身份证,每个学生有一个唯一的学籍号,记录你入学时的学校以及学校所属的省市县和自己入学年份班级编号等信息。与学籍号对应的,每个学籍都有学籍档案,洋细记录学生在学学习情况,品德情况,劳动纪律,期中期末成绩,班主任评语等。
在哪里查自己的学籍号
学籍号码是全国学籍号吗
学籍到底有什么用?
简明扼要的说明一下:其实,学籍就像身份证,一人一号,终身管用!如果信息弄错了,将来入学会很麻烦的,所以要特别注意!
教育部对学籍的作用明确如下:
学籍的主要功能是记录。不得将学籍作为入学和转学条件。 学籍是学生入学的结果,不是前提条件。
转接学籍或新建学籍是招生入学的后置程序,不应将学生之前有无学籍或学籍是否已转至接收地作为确定入学资格的必要条件。
原来已建学籍的,应通过学籍系统为其转接学籍;原来没建学籍的,应通过查重程序后为其新建学籍。
学籍系统或数据传输出现故障等特殊情况时,可根据家长要求先通过线下流程办理转学,线下流程完成后,学生即视为在校生,之后再通过学籍系统完成电子学籍档案转接,实现“人籍一致”,最终审核以学籍系统的信息为准。
1. 学籍号类型有哪些?
答:G字打头的学籍号一人一号,伴随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另外,还有J字头的和L字头的。
G字头:将未分配正式学籍号的学生数据与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进行比对,通过后分配“G”字头正式学籍号,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后,通过学籍系统下发。
“G”字头正式学籍号通过了全国查重、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比对等一系列程序的严格检验,是学生身份的权威标识。原则上不允许删除“G”字头正式学籍号,如涉及问题学籍确需删除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佐证材料报教育部处理。
J字头:对于没有提供身份证号但查重没有问题的学生,分配“J”字头正式学籍号。探索允许“J”字头学籍号,在学生补充身份证相关信息并通过查重认证之后,变更为“G”字头学籍号,但保存历史信息。
L字头:临时学籍号以“L”开头,是每个学生获得正式学籍号之前的必经阶段,是学生获得正式学籍号前办理各项业务的依据。各地各校在办理有关业务时要对持有临时学籍号的学生一视同仁,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2.“G”字头正式学籍号关键信息如何修改?
答:要有严格程序,并进行全国查重。
“姓名”和“身份证号”是两项关键信息,若需修改,应由学生所在学校学籍管理员在学籍系统内上传相关证明材料照片,县级学籍主管部门核办后,重新进行全国查重和身份比对。
3. 该学生在A校没有学籍信息,该如何处理?
学生和家长可向B校的学籍主管部门反映,责成B校同意释放学生学籍。
之后,向A校申请以转学的方式向B校调取学籍。
A、B学校之间或学籍主管部门之间有争议的,可参照对第二条的答复进行投诉。
4.没有全国学籍,要求学生退学符合 规定吗?
某学校已接收学生就读,但又以学生没有全国学籍或无法转接学籍要求学生退学符合规定吗?
答:现实中,情况比较复杂,应该分类对待。
第一种情况:学校没有招生计划而招生,可以做退学处理,后果由学校承担。
第二种情况:学生之前没有学籍,但除此之外,符合入学条件,学校应按照规定为其补建学籍,不能做退学处理。
第三种情况:学生之前有学籍,学校应尽快发起转学向原学校调取学籍,不能做出退学处理。
《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学校不接收未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的学生入学”的本意,是防止出现借读、超计划招生等违规行为,防控“人籍分离”,不应成为不接收符合招生入学条件学生的借口。当然,原则上学生到转入学校就读前,就应完成转学工作,不应出现长时间“人籍分离”情况。
5. 转学时没学籍怎么办?
答:学籍的主要功能是记录。不得将学籍作为入学和转学条件。
也就是说,学籍是学生入学的结果,不是前提条件。转接学籍或新建学籍是招生入学的后置程序,不应将学生之前有无学籍或学籍是否已转至接收地作为确定入学资格的必要条件。
原来已建学籍的,应通过学籍系统为其转接学籍;原来没建学籍的,应通过查重程序后为其新建学籍。学籍系统或数据传输出现故障等特殊情况时,可根据家长要求先通过线下流程办理转学,线下流程完成后,学生即视为在校生,之后再通过学籍系统完成电子学籍档案转接,实现“人籍一致”,最终审核以学籍系统的信息为准。
6. 新学籍系统中如何办理转学?
答:所需材料简化了,大多在网上办理。
在转学等业务流程中,学籍系统在学校和区县学籍管理员处理环节的基础上设置了学校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的核办环节,相当于纸质材料的盖章审批。
因此,通过学籍系统办理转学,除了要求家长提供学籍准确信息(如转出学校打印的学生基本信息表)和转入学校(接收学校)需要在学籍系统内上传说明转学原因的证明材料之外,各地各校不应再要求家长(学生)提供其他材料。除了因故障需要先线下办理以外,取消纸质转学审批表和证明材料。
7.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期如何确定?
答:学生入学年龄的截止日期由各省依据法律设定。未足龄学生跨省入学要慎重对待!
对于8月31日未满6周岁外省儿童入学需求要慎重对待,避免跨省就学后再转回本省就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以及因缓学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延长的在校年龄,由省级人民政府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因此,学生入学年龄的截止日期由各省依据法律设定,全国未做统一规定。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入学截止日期控制功能,但已经授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行设置截止日期。
8. 非小学一年级新生该如何建籍?
答:先查重,再建籍!
全国中小学生原则上应通过与学前教育管理系统对接或在小学一年级入学时建立学籍。少数因故没有建立学籍的非小学一年级学生,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每月月末将学生名单按规定的格式提交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进行全国学籍查重。查重通过的才能新建学籍,查重不通过的,应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
理论上,学校均应为没有学籍的学生及时建立学籍。但为防止恶意或过失重建学籍,确保学生学籍全国唯一,保护相关学生利益,维护学籍管理秩序,对非一年级学生补建学籍的,必须进行全国查重。
9.在外省小学初中毕业后,如何回户籍地就读初中高中?
答:当地教育部门必须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毕业后回户籍地就读的,当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统筹安排入学。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不得以无学籍或无法调转学籍为由拒绝接收。确定接收学校后,对有学籍的,由接收学校发起相关流程调转学籍。无学籍的,参照相关规定建立学籍。
初中毕业就读高中,需要按照规定参加相应的考试招生。招生的条件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但不得以无学籍或无法调转学籍为由拒绝接收。凡是户籍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同意接收的,均可通过中小学电子学籍系统办理学籍转接。有转回户籍地就读计划的,学生和家长应及早了解户籍地高中报名考试招生的有关政策,按时参加当地高中招生考试。
10.“出国留学”等状态的学生如何办理转学?
答:正常办理!
进一步贴近服务学生和家长,适应学籍管理实际,学籍系统将允许处于“出国”“其他离校”“退学”“开除”等状态的学生直接办理转学(含跨省转学)。转学完成后,学生状态不变,在转入学校办理相关手续后变为在校生状态。“休学”状态的学生应在原就读学校办理复学手续后再办理转学手续。
11.跳级和留级的学籍该如何处理?
答:这个没有全国统一规定,《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已授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中小学生跳级和留级等学籍变动的具体条件和管理办法。
需要说明的是,学籍系统具备相关处置功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省学籍管理的具体规定设置地市、区县的处理权限。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建立和规范学生跳级或留级的工作机制,指导地市和区县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当然,义务教育属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平等、公平、强制等特征,所以原则上不鼓励留级、跳级。留级、跳级问题属于具体的学生管理问题,是学籍异动,根据《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留级、跳级的条件和办理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作出规定。
12. 学籍信息如何更新?
答:由班主任通知学校学籍管理员,县级部门每学期核对一次。
每名学生的学籍信息中,“是否留守儿童”“是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政治面貌”“现住址”“联系电话”“户口所在地”“上下学交通距离”“上下学交通方式”等字段可能发生变化,班主任要将学生上述信息的变动情况通知学校学籍管理员,在学籍系统内及时更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信息核查工作机制,每学期核查一次学籍信息变动情况,确保学籍信息准确,与实际一致。
13. 家长碰到学籍问题该咋办?
答:及时向学校和学籍管理部门反应情况。
根据规定,要进一步向社会公开省级以下学籍管理部门受理投诉的电话和邮箱,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及时处理有关问题。属于省级学籍管理和省级运行环境的问题应由本省解决,跨省业务和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要以报告单形式及时报告教育部。
声明:此文系转载,仅作为分享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