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应树立什么理念 写给一线科研人员的一段话

夕夕相惜2022-07-25 11:10:37929

高校教师应具有怎样的科研工作理念和思路?作为科研人应该有怎样的意识与觉悟?科研应具备的素质,科研精神包括哪些。

本文导航

谈谈你对高校教师工作的认识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育和培养人的神圣使命。近年来,我国高校中青年教师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些青年教师所特有的年轻、精神、自信、充满朝气,与学生之间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加之多拥有博士、硕士学位,这些因素已经为我国高校的师资队伍增添了无穷的活力。我们也为高校教学工作后继有人而欣慰。要当好一名高等学校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呢?除了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素质外,作者觉得一般还应该具备如下基本素质: 1. 本学科的基本素质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青年教师都具备博士学位(少数具有硕士学位),应该说在学科知识的掌握上已具备了很好的基础条件。但是要教好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能够担负起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塑造合格的人才,则还需要具备更加优秀的基本素质。 笔者觉得青年教师要多读一些本学科范围内的名著或经典著作,并积极参与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这是打基础的事情,犹如一棵树,要让其长得高,根子就要扎得深,读名著就是打基础,是长根的事情。有了这深深的根,再去搞科研,就是长枝叶了,树才会越长越高。以前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缸水”,这里我们再演绎一下:这一缸水还必须是“活水”,这“活水”就是来自于你的科学研究,所以读名著和搞科研就是打好基本功,增强教师基本素质的事情。以力学教师为例,这里推荐几本变形体力学的名著或经典著作(因篇幅所限仅列举几本): Love的《数学弹性理论》,Timoshenko的《材料力学史》、《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分析》、《板壳理论》、《弹性稳定理论》、《工程中的振动问题》,Hill的《塑性数学理论》,Sokolnikoff的《弹性数学理论》,Donnell的《梁、板和壳》,Prandtl的《流体力学引论》,钱伟长和叶开沅的《弹性力学》等。通读名著,可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史,了解学科发展的脉络,了解本学科历史上里程碑性的工作都是些什么等,这些内容在今后的授课和科研中是非常有用的。 高校教师一定要进行科学研究,并注重积累,要以科研工作带动教学工作,并以教学实践促进科研工作。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曾经强调:“科研与教学的统一(Einheit von Forschung und Lehre)”。因此要当好一名教师,科研与教学两手都要硬,否则在高校是站不住脚的。其实科研工作每次搞一点,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就能做出成果,这就是积累的作用。积累很重要,有了积累别人就赶不上你。因此认准方向,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坚持数年必有成效。有了积累,教师在授课时就可以处处反映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心得体会,讲出自己的看法、观点和思想,才会对讲授课程的内容入木三分,这样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当一名教师在科研与教学有了很好的统一之后,从而才会有高水平的科研与高质量的教学,才会去思索本学科发展前沿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而对此有所建树并做出贡献。如果从教学方法论上讲,这里也可以总结为“科研与教学统一的方法”。 2. 相关学科知识基本素质 高校教师不仅会教授本学科的学生,时常还会教授其他学科的学生,有时还会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例如很多讲授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往往工作在某一工程或应用学科领域或院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懂得其所在或所授课的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而且是多多益善。例如,若你是一名力学教师,但可能在土木工程院系工作,那么你就需要懂得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这样你就能够很好地将力学与土木工程进行结合,并发挥出力学教师力学基础强的优势来。这样的教学时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来,因为通过强的力学基础理论和土木工程学科的专业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出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和特色。从教学方法论上讲,我们也可以将其总结为“学科与学科交叉的方法”。 3. 高等教育学理论基本素质 既然是当一名教师,你就必须懂得教育学理论,尤其是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应该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教育学专家。否则,就会出现满肚子的知识,不知如何教给学生的尴尬局面:即,有满满的“一缸活水”,就是倒不出和倒不好学生需要的“水”来。因此,高校教师要懂得高等教育学理论,要去钻研高等教育学理论,这样就会懂得高等教育规律,更加懂得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规律。这个懂与不懂是不同的,这一切就会凝结与落实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中,你就会根据教育规律来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方法等等。以前大家所说的教学法研究,实际上有点这个味道。同时,教师参与教育科学中有关问题的研究,又是当好一名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通过对高等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你就会更好地把握方向,把握规律,使你终身受益。所以从教学方法论上总结讲这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 例如,大学的理想是什么?英国教育学家纽曼(Newman)说过:“大学(University)是传授普遍(Universal)知识的地方。”他认为大学的真正使命是“培养良好的公民并随之带来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多么崇高的使命!我们的高校还远远未达到这个境界。因此只有认识清楚了,才会有正确的办学目标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4. 人文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素质 人文科学知识是理工科教师最容易忽略的方面,而自然科学知识又是人文学科教师最缺乏的方面。作为教师,要懂得并会运用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其实这是更高层次的基本素质和基本功。可能有人会觉得,对于搞理工科的,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呢?这些知识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这在思维方式、思想方法上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是方法论、认识论上的功底,有时还是新思想和创新的源泉。历史上众多的科学家,不仅仅是本学科的专家,而且是一个“大家”。如,我国著名科学家、力学家、社会活动家钱伟长院士就是如此,当年他以语文和历史两个一百分的满分成绩考取清华大学,但是后来他却成为了一名自然科学家。 我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其一,材料力学中有个“弯曲正应力问题”,为什么先讲述正应力后论述剪应力呢?在哲学上讲就是先抓住主要矛盾,略去次要矛盾来讨论问题。待主要矛盾研究清楚或初步解决后,再计入次要矛盾进行深入研究,这就是逐步逼近真实情况的方法论,也是哲学上相对真理概念在自然科学中的具体应用。有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底蕴,教师在讲课时就能讲出自然科学课程的文化,这样就不怕没人听、学生不欢迎。事实上,武戏重要(数学或定量语言表达),文戏更难(人文学科或文字语言表达)。 其二,美国宇航员曾说在太空上看到了中国的长城,这是全中国人都知道的事情,我国小学的教科书上将此内容编入了教科书。但是,随着神州五号的成功发射,我们中国的宇航员杨利伟也进入了太空,可是他却说在太空中没有看到长城。于是乎,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在太空究竟能不能看到长城的争论。随后欧洲宇航局又来凑热闹,使得这场争论更是高潮迭起,而且至今也还争论不休。其实,在太空看不看得到长城,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定论,对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也不可能有答案,因为看见或者看不见都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根本不是你说看见就看见,他说看不见就看不见的问题。但是,我们的思路只能接受一个所谓“正确”的说法,要么看见,要么看不见,如果看得见的话,那么杨利伟肯定错了;如果杨利伟对的话,那么美国宇航员就错了。关键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的教育告诉我们的学生,任何事情都可以讲得很美好,非常完美。所以,教育的关键是要把事实告诉学生,而且这个事实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东西。告诉小学生,美国宇航员说看见了长城,中国的宇航员说没有看见长城,就是要把这两个都是事实的事实摆开。这就反映出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带有太多的政治色彩而陷入了“非对即错”这样一个判断是非的怪圈当中。总之,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极端化了,片面地追求一个绝对正确的结果,要么完全正确,要么完全错误,而问题就恰恰出在这里。 其三,即如何完整看地球的问题。我们通常见到的地图是经线地图。实际上还应该有纬线地图。若飞机从北京飞纽约,当取最近路线飞行时,则从经线地图看与从纬线地图看的结果是不同的,究竟哪一个是应该采取的路线呢?那么当我们从地球仪上看后发现,从纬线地图上看是合理的。所以这里就有一个东西南北完整看地球的问题,也就是不能片面地看问题。因此,我们要建立科学的思维与思想方法。一般地讲,理工学科教育有意无意之中更强调收敛性,多属于逻辑思维;人文学科教育有意无意之中更强调发散性,多属于形象缉弧光旧叱搅癸些含氓思维。我们讲文理科交叉,有时还要加上个人的艺术修养等,以完整的思维方式来为教学、学习和研究服务(并懂得总有问题存在,相对真理的概念)。懂得和运用哲学,就是要在自然科学的范畴内去理解哲学,在各类课程的教学中去理解和运用哲学。懂得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升华;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认识论的螺旋式上升和提高;而对立统一论规律是辩证法的思想和方法的精髓。在教学方法论上讲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科技与人文结合的方法”。 5. 教育方法或技术等基本素质 (1)教案问题。教案是讲课的基本素材和资源。教案应该是最充分和完整的,内容要比书本和讲课内容要多得多,如一道习题的多种解法等,它不是书上内容的简单搬家。教案中一般要体现Why?Who?When?Where?How?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等。这样的教案才是一份好的教案。 (2)教材问题。高水平的教师既要会选择授课教材,同时也要会自编自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与开展对国内外同类学科教材的研究。那么研究教材什么呢?笔者觉得有如下内容可以进行:① 在内容和体系方面可以开展对教材的基本内容、组成体系等方面的研究。② 在教材中的概念和方法方面可以开展对教材的论述观点、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③ 在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方面可以去创建全新的例题和习题等工作。④在教材的版式和插图方面可以以全新的、以学生为本的教材版式和插图等,并注重相关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⑤ 在教材采用的技术方面可以开展对现代计算技术、表达技术等如何服务于教材内容的研究。⑥ 在教材的思想和哲学方面可以开展对其教学思想、理念、方法论、哲学体系等的研究。只有这样,方能形成并出版具有特色的课程新教材,并经历千锤百炼形成精品教材或经典教材 采纳!

写给一线科研人员的一段话

科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包括:

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信息素质、心理素质等。 1.科学素质与科学精神

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而不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叫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 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

科研能力强的特征

科研人员应该具备的品位与素质

科学可以分,研究可以是调查研究或实验,也可以是现象分析,从事工程技术开发、生命科学研究、社会调查研究等等的人员都可以是科研人员。作为一个把生命献给科研工作的科研人员可以有不同的品位,科研人员是具备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类人。但大体上应具备的基本品位是有共同之处的。

我认为科研人员主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的品位和素质。

1. 文化底蕴:

主要指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文学、艺术和音乐的修养等方面影响。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的科学家的品位是不一样的。这也将导致他们最终的成就大小。

2. 思想意志品质修养:

强烈的求知欲望。

坚强的毅志品质。

不懈的执著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要有一种“迷”“痴”劲。

吃苦耐劳的勤奋精神。周培源讲他的科研秘诀是四个字:“以勤补拙”。

3. 思想方法的修养:

有怀疑找不足挑毛病的风格。一项科研工作不可能十全十美,看一篇文献,不但要看作者解决了些什么,创新之处在哪里,还要找出他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还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周培源跟我讲过,科学家有两类:一类是吸取掌握传播是教书匠,另一类是不断解决问题发展学科,后一类才是真正的科学家。还有另一种两类科学家,一类是从事科研发展站在高处具有战略眼光,这是一种帅才;另一类是在自己的狭隘领域钻研得很深很透并缺乏整体意识目光比较短浅,只能做将才。

选准方向重点突破。不能打一枪换个地方,也不能遇到困难就绕道走,最后是在原地打圈圈。周培源讲“钉子理论”。

随时抓住科研中的闪光点,好多试验偶尔成功了但不能重复。找到成功的条件和规律就可以重复成功了,抓住闪光点不放始终保持乐观精神十分重要。千万要克服任何畏难情绪。

4. 思想作风的修养:

严谨的科学作风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在一切方面都做有心人、细心人,马马虎虎、粗枝大叶是非常有害的。有一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钻”,也还有另一个说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团队精神。现代科学研究不是个体的而是团队的,没有团队是不行的。但是个人要始终摆正自己在团队的位置,这点十分重要。

责任心。科研工作是要有责任心,要敢于负责任,敢于承担责任。

科研工作要有胆量,要敢于碰硬。

谦逊。科学家不是万能的。要虚心向老师和周围的人学习。

5. 思想道德的修养:

一个人的品位从作为一个科学家,作为一个学科带头人,作为一个帅才而不是将才的要求而言,我认为从个人修养上讲就应具备六大:做人要大气,做事要大度,科研工作要大胆,处理各种关系要坦诚大义,利益分配要大方,个人利害问题上要大咧。一句话,要做大人大家,而不是做小人小家。

以上这些,我认为是一个正大步迈向科研帝方向科研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品位和个人修养。一个人的素质除包括知识构成和水平、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之外,还应包括他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综合总结分析能力、决策能力等思维方法,以及勤奋、朴实、诚信、自信、自我修养等诸多方面。科学家是一个自出难题、自找困难、自寻烦恼、自讨苦吃,却又乐在其中的特殊群体。做科学首先是做人,在自我修养中提升科学研究的品位,在有品位的科研中提高自我的修养水平。

科研能力包括什么

科研精神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和科研工作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包括坚强的意志和信念、严谨的学术态度、敢于面对实验的失败、大胆创新的精神等。

一部科学史,其实也是一部科学家的精神史。他们在为科研事业而奋斗的过程中形成了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科研环境和科研文化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起着重要的形塑作用。一方面,科学研究活动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创新的科研成果均是在不断质疑、争鸣、论争循环中产生的,需要科研工作者时刻树立怀疑精神,敢于挑战权威,崇尚学术民主。

另一方面,科学研究活动充满风险性、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科技工作者时刻坚守科研诚信底线,恪守学术道德。但在现实中,各种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亟待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科研环境和科研文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尚恩教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shane-english.com.cn/view/19162.html

标签: 科学研究
分享给朋友:

“做科研应树立什么理念 写给一线科研人员的一段话” 的相关文章

学术型研究是什么意思 应用型本科有研究生吗

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有什么区别?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有什么区别啊?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区别,全日制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学术研究?本文导航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有什么区别?应用型本科有研究生吗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哪个好难度最小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什么叫研究内容学...

哪些人适合做科研 适合做科研的职业

哪些人适合做科研 适合做科研的职业

什么样的人适合搞科研?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适合搞科研?适合从事科研活动的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性格的人,适合搞科学研发?什么性格的人适合做学术研究?天生向往自由的人适合做科研吗?本文导航什么性格适合做科研工作什么样的同学最适合读博士适合做科研的职业怎样的人适合科研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科研潜力搞科研...

学术学科是什么 学术问题指的是什么

学术学科是什么 学术问题指的是什么

学术是什么意思干嘛的?学术指的是什么?什么是学术?学术是什么,简单点?本文导航学术经历指的是什么学术问题指的是什么做学术是为了什么什么是学术的意义学术经历指的是什么学术,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这个词对应的英文Academia更常见的意义是指进行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科学与文化群体,在作这个意...

学术在研究什么区别 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区别

学术在研究什么区别 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区别

学术和学问的区别,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区别,简述学术研究和行动研究的区别答案,学术研究生和专业研究生有什么区别?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有啥区别,学术特长与研究方向有啥区别。本文导航学术与科研的区别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区别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案的区别学术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区别研究报告论文...

科研陈述是什么意思 申请复旦经济学院保研申请怎么写

浙大复试:就个人在经济学方面的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如课程论文)或研究计划进行陈述与答辩是什么意思?要参加项目评审远程答辩,需在分会场陈述,主会场同步播放陈述ppt,这陈述PPt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开题报告,什么是论文摘要?到底什么是科研,看了多篇论文之后又如何写一篇论文呢?本文导航申请复旦经济学院保研申...

学科与学术有什么区别 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有什么区别 ?!!希望具体点

学问与学科 的区别,学科与学术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学问”与“学科”的区别是什么?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有什么区别 ?!!希望具体点?学科和学问一样吗?古代的教育学能称为一门学科吗?本文导航学科门类和学科区别专业学术是指什么学科门类和领域的区别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有什么区别 ?!!希望具体点古代中国的学科...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