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王建华教授怎么样 西安工业大学的自动化专业
请问东北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化学类专业哪个更强,王建华的个人简介,王建华的个人经历,西安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本文导航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和药学
东北大学也是985+211工程院校,不能从这方面来看,东大的化学也不错的,看你将来的化学方向想往哪个方向发展了,海大的海洋化学是挺不错的,可是海洋化学现在的发展并不是很乐观哦!
历史很悠久哦!
1962年1月,为加强基础课教学成立基础部。理学系所属的普通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教研室及新组建的基础数学和普通物理教研室划归基础部,赵庆方教授任基础部主任。理学系保留了专业数学、金属物理、冶金物理化学、力学4个教研室,赖祖涵教授任理学系主任。1970年理学系撤销。
1980年6月到1984年8月间,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力学部相继组建。
1993年东北大学复名。理学院于1994年9月26日在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力学部基础上成立,设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材料物理系、力学部,谢绪恺教授任理学院院长。1997年10月张庆灵教授任理学院院长。2006年11月王建华教授任理学院院长。
东北大学理学院化学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分析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两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两个辽宁省重点学科:分析化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两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微流控芯片与流动分析重点实验室、液晶功能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一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高性能磁性薄膜材料重点实验室。
演员王建华简历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副教授。 1963年 长春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日语班1964年 北京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日语班1982年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贸日语专业经济学士1990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经济学硕士 196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字302部队战士1973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医大学护校学员1976年 北京市外文印刷厂工人1982年 国家海关总署公务员1990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教1991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师1999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日本经济组织行为学论人性与组织管理
王建华演员简历
1977年2月-1982年1月 成都科技大学水利工程建筑专业学习;1994年9月-1995年1月 中央党校国家机关分校干部进修班学习。 1974年7月-1975年3月 云阳县凤鸣公社插队;1975年3月-1977年2月 云阳县凤鸣公社广播员;1982年1月-1985年3月 冶金部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给排水设计室工作;1985年3月-1992年11月 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任教;1992年11月-1995年2月 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副处长;1995年3月-1998年11月 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兼机关二总支书记(副厅局级)(期间: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5月取得建筑监理工程师资格);1998年11月-2000年5月 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0年6月-2000年9月 重庆大学工作(副厅局级干部);2000年10月-2003年7月 重庆市委企业工委工作,任监事会主席;2003年8月-2003年12月 重庆市国资委工作,任监事会主席;2004年1月-2011年08月 中共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纪委书记;2011年08月至今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西安工业大学的自动化专业
挺好,西安工业大学有三个一本专业,分别是: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光电工程学院
一、学院概况
光电工程学院始建于1955年,是西安工业大学建校首批招生的院系之一 。目前,学院下设: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光学检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光电测试与仪器技术重点实验室、光电测试技术研究所、光电信息技术研究所、光电微系统研究所、光电学院实验中心等机构。现有各种实验和科研仪器价值4000万元。
现设“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技术方向)”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也是我国质量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现设“光学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机械、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五个硕士专业,其中光学工程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
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的光电工程学院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998年光学工程学科被陕西省评为一类重点学科,1999年经陕西省政府批准建立“薄膜与光学检测实验室”,2004年先后经陕西省国防工业技术委员会和科技部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批准,成立“薄膜技术与微光电器件军民两用技术工程中心”和“国家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光学薄膜与器件研发服务中心”,2007年批准建立“陕西省光电测试与仪器技术重点实验室”,2008年“薄膜与光学制造技术”实验室获批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9年获批“陕西省光电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区”。
2001年测控技术与仪器首批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2007年荣获国家级质量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我院“光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进行建设。挂靠的重点实验室有中白高技术合作研究中心,北方光电有限公司—西安工业大学红外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泰勒.霍普森(Taylor Hobson)公司精密检测技术培训基地,莱宝(LEYBOLD)公司薄膜技术研究基地,南光机器薄膜技术研究基地、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光学制造联合研究基地等。
二、师资情况
1、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近9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5人,讲师34人,校内兼职教授3人,博士25人,硕士70人,外聘教授21人。
2、著名教授
刘卫国:男,汉族,1964年生,安徽六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红外技术专业,1988年1月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物理与器件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0年和2001年至2003年先后两次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研究及讲学。现任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真空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2003年度陕西省委、省政府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三五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刘卫国教授长期从事光学薄膜、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编著、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得发明专利4项,主持完成973、国防基础科研多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和EI收录。
倪晋平:男,汉族,1965年生,陕西乾县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85年7月毕业于西安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93年获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硕士学位。2002年4月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工程学院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光电工程学院院长。倪晋平教授长期从事光电测控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研究的技术领域包括:测试计量技术,电子线路设计,微机控制,单片机应用,自动控制技术,盲信号处理,图象处理技术等。倪晋平教授在科研工作中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先后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发明专利6项,作为负责人承担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完成1项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完成横向委托项目60多项,累计经费10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18篇被EI收录,被ITSP收录3篇次。
机电工程学院
一、院系概况
机电工程学院始建于1955年,是西安工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学院现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包装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工)4个本科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四个硕士点,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其专业教学团队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所在的机械工程学科为陕西省重点学科。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兵器工业进口测试设备维修中心和中国兵工学会特种加工专业委员会等国家与省级教学科研基地和学术机构挂靠在该院。
机械工程学院经过50年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形成了特种加工与精密加工技术、精密测量与控制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精密机械设计与理论等各具特色与优势的研究方向,学科内涵涉及设计、制造、测量、控制、包装、管理等多个领域,在国防工业和机械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
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接受了由教育部组织的多次评估,均取得优秀成绩。《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电系统设计》、《工程测试技术》等机械工程主干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工程图学》、《机械制造工程学》等主干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近年来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中先后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在挑战杯电子制作大赛等相关大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0余项。
二、师资情况
1、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师114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1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54人。
2、著名教授
王建华,博士,教授,现任机电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兵工学会特种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兵器工业进口测试设备维修中心主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明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研究方向为精密机械与测试、CNC技术、超精密加工、自动化控制等。
范植坚,教授,中国兵工学会特种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电加工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从事特种加工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材料与化工学院
一、学院概况
材料与化工学院始建于1983年。现设有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五个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一个,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材料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三个;六个研究所和一个实验中心。其中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材料与化工学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点。形成了复合材料与精密成型、新型功能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新型耐蚀耐磨材料、水污染控制与净化技术、聚合物改性6个学科方向,承担了3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与教育改革项目,取得了2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专利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了科研经费1000万余元。本科教学上,学院注重夯实基础,注重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坚持四年外语教学不断线,计算机学习不断线,实践教学不断线。
材料化工学院招生20多年来,为国家科研院所各部门和各行各业培养了300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骨干、学术带头人、企业家。相当一批毕业生出国深造。学院毕业生以其坚实深厚的基础,过硬的实际工作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而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和赞誉。
二、师资情况
1.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70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占全院教师总数的30%,硕士学历的教师占65%以上。学院有四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有两名全国优秀教师,二名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一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一名教育部优秀教师奖励计划资助教师,二名陕西省“三五人才” ,一名陕西省教学名师,学院的师资队伍实力居全学校之首。
2.著名教授
严文,男,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太空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在材料显微分析与单晶材料研究方面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并取得多项成果。
刘江南,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部级优秀教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新型金属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取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与发明专利。材料类专业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多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李建平,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奥运火炬手。复合材料研究与开发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专利和专利奖。
坚增运,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日本东京宇宙科学研究所博士后、陕西省“三五人才” 、教育部优秀教师奖励计划项目获得者,材料凝固理论研究取得国际水平研究成果。